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易綱:外匯儲備投資歐債能獲得合理回報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07日 08: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本報馬德里1月6日電 (記者呂鴻、丁大偉)在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對西班牙進行正式訪問期間,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介紹了中歐金融合作的情況。

  中國與歐盟建交30多年來,政治互信不斷增強,經貿關係向前推進,為雙邊金融合作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和經濟基礎。中歐雙方建立起多層次的貨幣與金融政策協調與對話機制,為雙方金融機構創造了良好的合作環境。在國際金融危機特別是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仍未平息的大背景下,進一步推進中歐金融合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共克時艱,中歐金融合作對於克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鞏固世界經濟復蘇意義重大。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給歐洲帶來嚴重影響。2009年歐盟經濟收縮4.2%,失業率增至9.5%。繼冰島金融危機後,2009年底爆發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更使歐洲經濟雪上加霜。

  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中歐領導人頻繁會晤商討危機應對大計。中國政府派出貿易投資促進團赴歐採購,簽署了一系列重要的貿易投資合同,涉及航空、核能、金融和環保等眾多領域。中國領導人多次向歐盟和歐洲國家領導人表示,中國堅定支持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採取的措施,明確宣佈不減持歐元債券,支持歐元保持穩定。

  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1月到11月,雙邊貿易額達到4338.8億美元,同比增長33.1%,比金融危機前的2008年同期高出10.4%。全年貿易額有望達到4700億美元左右。

  二、加強政策協調,中歐金融合作有助於促進全球治理結構改革。

  歐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經濟體,中國是快速增長的最大發展中國家。加強中歐雙方宏觀經濟和金融政策的協調,有利於維護中歐乃至世界經濟和金融的穩定,促進全球治理結構改革。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在二十國集團這一全球經濟治理最重要的平臺上,中歐雙方加強協調與對話,共同推動在全球建立“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的框架,推進國際機構、金融部門和國際貨幣體系改革。

  在國際機構改革問題上,歐盟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與治理結構改革作出了切實貢獻,促進了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代表性和發言權的提高。在金融部門改革上,中方與歐方共同參與制定了金融部門核心改革的政策和金融監管、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的關鍵標準。在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問題上,中方願與歐方一道加強研究和討論,共同致力於完善國際貨幣體系,從根本上維護全球經濟金融穩定。

  三、實現共贏,深化中歐金融合作的深度和廣度。

  近年來,中歐雙方金融機構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擴大,中歐貨幣當局和監管部門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

  隨著全球化的不斷加深,中歐雙方金融資本直接進入對方市場投資、參股,促使市場融合度不斷提高。歐洲金融業經過多年發展,在機構管理、市場發展和金融服務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歐洲金融資本的進入給中國帶來了先進的管理技術和經驗。中國銀行業經過國內轉制、上市和重組,資産質量和抗風險能力不斷改善,經受住了金融危機的衝擊和考驗,部分銀行積極開拓海外市場,並尋求與外國金融機構合作。

  歐元和歐洲金融市場是國際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中國外匯儲備最主要的投資領域之一。按照多元化和分散化原則,外匯儲備投資歐元區政府債券,不僅有利於維護歐洲金融穩定和國際金融穩定,也能獲得合理的投資回報,從而有利於我國外匯儲備的總體安全和保值增值。

  下一步,中歐金融機構可在以下方面加強合作:一是繼續為雙方貿易和投資提供融資安排;二是根據新的全球金融監管改革框架,努力尋求在業務重組、優化盈利結構、增強資本實力和改善風險分擔機制等方面的合作;三是積極嘗試金融工具的研發與創新,開發符合中歐市場需求的金融避險工具;四是在對“三農”、中小企業、節能減排、區域開發、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推動産業轉移方面的投融資方面開拓合作空間。

  當前,中國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歐洲實體經濟增長仍有堅實基礎。中歐雙方應進一步推進宏觀經濟金融政策協調和金融機構合作,共克時艱,實現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