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投資需求猛增是黃金市場最大利空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06日 14: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浪財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從美國911事件之後,黃金市場的投資需求持續升溫,到2009年,整個黃金市場的投資需求首次超過了實體需求,從而黃金價格的走向和主導因素發生了根本性改變。由投資需求主導的黃金價格更具有彈性和爆發力,在全球貨幣流動性不斷膨脹的大背景下,也很容易形成單邊上漲趨勢。但投資性需求的增多也給黃金市場帶來了眾多不確定因素,短期資金流向的變化開始左右黃金價格,黃金價格走勢對於投資性需求的依賴也開始顯現。

  近日,由於原油、銅及美國股市等的持續上漲,增強了美國經濟復蘇預期,削弱了黃金市場的投資需求,資金流向發生了轉移,1月4日黃金價格出現了3%以上的大跌,儘管勉強可以歸結為受到整個資本市場調整的影響,但黃金價格在黃金消費旺季出現大幅回調已經説明了投資需求對支撐黃金價格方面所扮演的角色,用一句俗語:當褲子失去皮帶,才懂得什麼叫做依賴。

  投資需求的增多對於黃金市場來説到底意味著什麼,弄明白這一點,有助於黃金投資者進一步了解黃金市場的變化規律。

  黃金市場的投資需求跟其他資本市場的投資需求並沒有太大區別。單就黃金市場的投資需求來説,筆者有另外的看法。首先,黃金市場投資需求形成的主體是各國黃金市場的不斷開放及投資者的增多。光有這一點還遠遠不夠,比如,投資者的增多和市場的開放也可以理解為市場成熟的標誌,很難被證實為投資需求增多的基礎。其次,投資需求産生的必要條件是,投資者有一個預期,就是對每增加一筆黃金投資所預期可得到的利潤在不斷上升。再次,黃金市場的實體消費需求相對穩定,不易發生急劇變動。在這種情況下,投資需求的擺動幅度越大,對投資需求本身的影響也就越大,所以形成投資需求預期的因素將會直接影響到投資需求,也將影響到每時每刻的黃金價格走勢。

  各國主要黃金基金的持倉量是衡量整個黃金市場投資需求的其中一個重要標誌,目前來看,全球最大的ETF專業黃金投資基金SPDR Gold Shares目前的持倉量降至2010年6月以來的新低,而當時黃金價格處在1220美元每盎司左右,所以目前的下跌似乎正在平衡投資需求下降,價格卻居高不下的“不合理”現象。該基金2010年的持倉量上漲了20%,黃金價格2010年上漲了26%,這兩個數字是非常有意思的,兩者總體的差距不是很大,但階段性波動率卻相差甚遠。2010年下半年,該基金持倉量的最大波動幅度是4%,而黃金價格的最大波動幅度卻超過了23%。

  基金雖然不能準確的反應投資市場的需求量變化,但對於黃金投資基金來説,其與黃金投資需求量的變化有著緊密聯絡。只是隨著市場的擴大,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對於黃金投資還沒有形成一個專業的體系,基金的運作基本是空白市場,所以情緒化的投資需求顯得更多一些,投資需求的波動幅度和不穩定性被市場放大,這就是為什麼黃金價格的波動幅度總是大於一些專業黃金投資基金持倉量的波動幅度。

  專業機構投資人在黃金市場上起到的作用無法用幾個簡單的數據去説明,筆者之所以舉SPDR的例子,是因為它代表了投資需求市場最主要的一個部分。在參與黃金市場的投資機構當中,還有很多比散戶更激進,這一類投資機構淩駕於散戶和基金之上,試圖提前預判和引導投資需求,並盡力去影響價格。這類投資機構就是遍佈全球各地的投資銀行。

  投資銀行在黃金投資方面幾乎沒有實物消費,所以投資銀行的參與增大了黃金的投資性需求,高盛、摩根集團、瑞銀、匯豐等都是黃金市場的主要玩家,這些機構的參與並不會對黃金市場的價格帶來穩定因素,反而是增加了不穩定因素。因為投資銀行追求的利潤不但是高額的,而且是短期的。原油、銅、黃金、白銀等等市場的運行歷史不止一次的證明過這種現象,這類機構可以借勢將某類商品的價格短時間內抬高一倍,但也可以在短時間內“打回原樣”。投資者尊重市場,也相信市場的公平性,但從目前來看,至少在美國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定價的眾多商品對投資需求的依賴及對投資銀行的依賴不可忽視。

  由於全球貨幣市場及匯率的問題不斷蔓延,金融市場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短時間內難以解決,貿易金融問題在國際政治、軍事關係當中不斷滲透和顯現等狀況存在,全球對黃金市場投資需求的預期會是一個趨勢,這種趨勢保證了黃金投資需求的總體上升勢頭不變,來支撐黃金價格保持高位。不過,黃金市場投資需求的增多存在很大的系統性風險,在能夠持續不斷的推進黃金價值及使用價值方面,投資需求的增多反而是一個利空,因為投資價值最終取決於使用價值,目前黃金的使用價值並沒有太大變化,推動因素反而在減少,筆者認為,黃金的使用價值被低估,而投資價值脫離了使用價值,目前兩者很難畫上等號,需要在價格的不斷調整中尋求“平衡”。因投資需求猛增帶來的價格突然性變化風險就需要投資者自己承擔。

  (世元金行高級研究員肖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