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中美貿易失衡爭論再起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06日 02: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郭麗琴

  商務部副部長蔣耀平:中美順差80%在跨國公司完成

  本週二,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會見到訪的中國外交部部長楊潔篪。同日,楊潔篪還會見了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多尼隆,就當前中美關係、胡主席訪美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了意見。

  就在此間,有關中美貿易失衡的爭論再次暗潮涌動,白宮在針對會晤的概述中稱,多尼隆“強調有必要採取有效措施,減緩全球經濟和美中貿易中的失衡”。

  昨日,中國商務部副部長蔣耀平則在第二屆中國開放經濟發展高層論壇上,以較長的篇幅作了題為“客觀分析貿易順差結構,準確把握我國在全球經濟分工中的新定位”的演説。他強調,中美順差的80%在産業內跨國公司完成,即使人民幣大幅升值,也無法緩解順差高企的壓力。

  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教授陳琪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中美之間經濟領域深層次的摩擦,反映出美國經濟仍在緩慢復蘇,就業並未實質性恢復,從而導致對中國人民幣匯率的持續壓力,以及對中美經濟不平衡特別是貿易不平衡的炒作上。

  陳琪表示,中國已出口為導向的經濟增長方式是不可能短期調整過來的,而且大部分的出口還是指向美國,因此,這些炒作未來還會不時地表現出來。

  加工貿易是中國順差主因

  美國國會山一以貫之的一個邏輯是:人民幣匯率被人為低估,導致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而逆差又造成美國失業率增加。

  昨日,蔣耀平通過對造成中美雙邊貿易不平衡主要來源的加工貿易的分析稱,中美順差是多國經濟投資關係的綜合體現。調整人民幣匯率,對減少中美順差是十分有限的。

  蔣耀平分析稱,加工貿易是中國對外貿易順差的主要原因。從中美雙邊經貿來看,加工貿易也是對美造成順差的大頭,佔了70%~80%。而且從企業構成情況來看,加工貿易主要是外資企業順差。而且從2000年開始到2009年,外資企業佔順差比重從64%提升到84%,順差裏面加工貿易的外資企業佔順差的大部分。

  他説:“從2005年到2010年,中國一直是順差,美國一直是逆差。中國加工貿易順差基本上在1000億上下波動。這其中雖然經歷了2005年至2008年的人民幣匯率調整,但是中美兩國貿易差額的變化不大,尤其是加工貿易基本變化不大。也就是説,匯率對順差在加工貿易這塊影響不大。”

  美國對亞洲逆差基本平衡

  美國國會山另一個邏輯是:中美貿易不平衡意味著中國與世界經濟不平衡,也意味著全世界經濟不平衡。

  對此,蔣耀平則援引了美國對亞洲板塊的整體逆差數據予以駁斥。他説,從順差和逆差的形成,就美國對亞洲的整體逆差比重來看,從2000年到2009年基本上保持了平衡的狀態。中國在順差裏的比重從2000年的19%,提高到去年的45%。但是,日、韓、中國台灣、東盟地區的比重在下降,其下降的比重正好是中國大陸上升的比重部分。美國對亞洲板塊的順逆差結構,體現了全球經濟化以後産業轉移的逆差和順差是結構性的變化。所以,美國對亞洲板塊基本保持平衡,只不過由於産業的轉移形成了順逆差的變動,把日本、韓國、台灣地區的順差移到了中國大陸。

  據此,他認為,加工貿易順差産品的實質是外資産業轉移的結果。我國憑藉要素稟賦優勢和政策服務優勢吸引了跨國公司及其配套産業的轉移。由此造成的跨國公司産業內貿易順差是全球化的必然結果,而不是全球經濟失衡産品的根源。

  陳琪表示:“美國主要是在偷換一個概念。事實上,中美貿易不平衡並不等於中國與世界經濟不平衡,也不意味著全世界經濟不平衡。”

  順差沒有簡單反映利益格局

  此外,一個有趣的分析也支持了蔣耀平的觀點,他從中國加工貿易第一大出口産品,逆差第一大類産品的筆記本電腦談起,指出雖然全球95%的筆記本電腦在國內組裝製造,但是從利潤分佈情況來看,中國的代工企業僅佔5%~10%,而其他掌握核心元器件國家的利潤率則在50%~80%。

  “即從加工貿易的筆記本裏面可以看到我們的順差最獲利的是誰。加工貿易的順差産生在中國,利益在全球分享。美國憑藉技術、標準和軟體的壟斷,佔據價值鏈的制高點,應該是在上、中、下游各個環節佔住了利潤。” 蔣耀平説,“日本、韓國、中國台灣將順差轉移到中國大陸以後,也獲得了利益。而我們只是在組裝、加工環節獲得了利益,從這裡可以看到,貿易順差沒有簡單反映每個國家和地區的實際利益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