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04日 20: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通信信息報
本報記者 符周順
2010年12月25日,時任工信部部長李毅中在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透露,“十二五”期間我國將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經濟社會信息化水平。從“兩化”融合工作規劃佈局、重點突破、整體提升、深入創新的四部曲來看,2009年是各行業、各地方全面實施規劃佈局的一年;2010年則是重點突破階段;“十二五”期間將進入整體提升,深入創新的發展新階段。
隨著“兩化”融合漸入佳境,信息技術在各行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信息技術與産業、企業、産品以及生産過程不同層面完成新的融合。走過重點突破的2010年,8個國家級“兩化”融合試驗區都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兩化”融合的經濟社會價值都體現在哪些方面?未來的發展趨勢又將如何?就此,本報記者採訪了北京郵電大學、工信部諮詢專家宋俊德教授。
“兩化”融合鋪就新型化工業道路
“兩化融合是我國調整産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一個體現。”宋俊德表示,“兩化”融合可以實現生産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政務和公共事業信息化、企業信息化等。從我們實實在在可以看得到的方面來説,信息化和服務業結合,比如上海“兩化”融合試驗區建立的現代化服務業中心;在工業生産方面,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技術來提高製造工藝,如汽車行業把汽車和通信結合,形成汽車電子學。“兩化”融合還可以把我們傳統工業中的高消耗部分利用起來再生産。降低生産成本,提高效率的同時也減少了污染。不單單在技術上,“兩化”融合還將把我們的自主知識産權和生産結合起來,打造我們自己的品牌。
“兩化”融合的關鍵在求真務實
今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走好第一年非常關鍵。當談及“兩化”融合的關鍵時,宋俊德坦言,“兩化”融合是一項長期而細緻的系統工作,不只是呼一個口號一紙政策而已,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宋俊德認為,政府首先要深入落實,把“兩化”融合落實到一線,落實到每一個個體單位,每一條生産線;而企業更應該加深認識,在大力推進“兩化”融合,促進行業由大變強的過程中,無論在實踐層面,還是在理論層面,都要對推進“兩化融合”的重要性、迫切性和長期性有更為科學的認識。“兩化”融合是大勢所趨,企業應該實事求是的從提高效率,降低能耗減少污染方面去做,而不只是停留在表面文章。
另一方面,從“兩化”融合具體實施過程中看來,每一個行業都有其不同的融合模式。對於一個行業的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找準契合點也非常關鍵。宋俊德坦言以電力為例:電力是一個發電工業,兩化融合在這個行業就表現為智慧電力、智慧電力。信息化的智慧電力可以省去抄表、繳費等人工麻煩,另一方面還可以為用戶提供科學合理的用電方案。信息化的表現,還有智慧物業、智慧電力、智慧汽車等。
“兩化”融合的創新能力亟待提升
國家明確了“十二五”期間將以轉變經濟發展結構,調整産業結構以及發展模式的改革作為重點。“兩化”融合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産業結構轉型無疑是一次重大的機遇,但機遇往往伴隨著挑戰,兩化融合進程的推進不管是産業部門還是信息部門都將面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對此,宋俊德坦言,在“兩化”融合推進産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我們面臨的最大難關將是創新。目前中國的創造力還不能滿足“兩化”融合的要求,就工業領域來説,目前的很多技術還處於最邊緣的模倣階段,有的甚至是拿別人的技術過來貼牌。我們目前只是製造大國不是創造大國,要創造出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産品,才能觸及“兩化”融合的本質。
當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正處於轉型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形態正在醞釀著深刻的變化。國外的經驗也告訴我們,世界經濟發展的新趨勢、新特點,是在信息化浪潮推動下形成的。發達國家利用信息化的先機,搶佔了産業分工體系中的高端環節。另一方面,“兩化融合”也成為了行業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戰略選擇。“兩化”融合自然成為了我國社會經濟轉型發展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