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04日 19: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財經網
中國在前不久召開的“17屆五中全會”正式文件中寫到了“要建立逆週期調節的宏觀審慎性管理框架”。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也提到建立這樣的政策框架
【《財經》記者 蘇娜 陳君】12月15日晚,中央人民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北大發表了兩個小時主題為“金融危機後的金融政策”的演講,系統梳理了金融危機的成因,詳細闡述了G20確定的“宏觀審慎性政策框架”。在互動環節,他否認中國存在貨幣“超發”,並稱2010年以來一系列流動性回收政策早在2009年底已經定調。
11月首爾召開的G20峰會,批准了“宏觀審慎性管理”的基礎性框架,各個國家都要貫徹執行。周小川介紹,宏觀審慎性管理框架目前包括的要素主要有:如何建立更強的監管和更強的體現逆週期性。比如,巴塞爾III對資本提高了要求,首先是有最低資本充實率,要求核心資本特別是吸收損失能力比較強的普通股佔比較高。再比如,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要求有更高的資本。框架還提出逆週期資本緩衝,經濟好時多積累,經濟差時可以消耗一些。
中國在前不久召開的“17屆五中全會”正式文件中寫到了“要建立逆週期調節的宏觀審慎性管理框架”。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也提到建立這樣的政策框架。
周小川解釋説,中國不太喜歡在黨或者政府文件裏面用比較新的詞,為什麼這次用了呢?“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和G20有關,中國是G20重要的國家,起核心作用。既然G20共同聲明中採用了這種描述,當然我們要普及這個概念,應用它,積極落實執行。”
在回應被廣泛關注的中國是否存在貨幣超發問題時,周小川認為,金融危機後,宏觀政策必須“出拳要重,出手要快”。如果“出拳不重,出手不快”,可能導致無法對衝危機,使經濟長期處於低迷狀態,現在也有國家存在這樣的情況。金融危機後,我們國家的應對總體是成功的,當然政策作用於經濟也有一個慣性的問題,不可能剛剛好調整到位。他打比方説,運動員到終點撞線時,不可能做到用力剛剛好,觸到線就停下來,因為有慣性。
截止到目前,2010年已經六次調整存款準備金率,第一次是在今年1月,事實上政策基調是在2009年底確定的。回收流動性的舉動今年年中有暫停,是因為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引發恐慌,當時還看不太清楚,所以觀望了一陣。
他同時解釋説,流動性回收,存款準備金的調整不僅僅是針對CPI,即使沒有通脹,考慮到貿易盈餘增多,資本流入,或者外商直接投資(FDI)的增長,也需要加大對衝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