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當消費者身份成為漲價理由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04日 08: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文匯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逐利性並不是多麼不堪的品質,正因逐利性,人類物質財富才有今天巨大的累積,但為防止逐利性惡化成貪婪,成為扭曲市場經濟的因素,我們有必要約束它。約束,要有合適的制度安排、強有力的執行和更廣泛的監督力量

  在市場經濟中,某商品漲價可能有多種原因:成本增加了,産量減少了,需求增長了,節令變化了或者貨幣貶值了,也可能是商家改變了營銷策略,等等。在競爭條件足夠充分的市場上,漲價可能導致幾種結果:需求減少,因為部分消費者轉向競爭對手的産品;銷量減少,因為競爭者趁機擴大了市場份額;或者,需求和銷量沒有明顯波動,因為全行業成本增加、受節令影響或貨幣貶值了。

  當某幾種白酒從2005年以來年年大幅漲價卻銷量、産量年年增長,當企業又能揚言“漲價是為壓縮經銷商的利潤”,又能宣稱“漲價是為滿足消費者的身份需求”,當一瓶白酒賣到千元以上而購買依然熱切,這又是什麼道理?

  越貴越喝,這是什麼樣的消費者?

  必須承認,我們市場的某些部分,仍然存在扭曲,扭曲來自供給和需求兩端。在供給這一端,顯然存在某種程度的壟斷,因此能不斷提價而不受競爭影響。且不論這壟斷地位如何取得,自己提了價卻要限制經銷商的定價,就有濫用壟斷地位的嫌疑。當然,很可能是裝模作樣的“限價”從來不曾有效,漲價會很快轉嫁到消費者頭上。

  之所以能順利轉嫁,是因為需求這一端也扭曲。

  白酒分幾檔,有高端的,有平民化的。消費者也自然地分為幾個群體。相對來説,高檔酒的消費需求有更大的彈性,也就是説,當經濟蕭條或個人收入減少時,喝高檔酒的群體裏更容易有人放棄,改喝便宜一些的酒。但中國的高端白酒市場很難看到這种經濟學家所説的“理性行為”。

  越貴越喝,到底誰在喝1000元一瓶的白酒?在觥籌交錯中,在回收轉賣高檔白酒的二手市場,到底是誰的錢在流轉?據説還有經銷商正大量囤貨,高檔白酒也成了抗通脹的一種工具。有評論家指出,漲價的原因只能是需求太旺,廠家知道賣得更貴也有人買,才敢提價;至於囤貨,當然是因為預期將會出現更高的售價。

  到底是怎樣的力量在支撐這樣旺盛的需求?當阿姨媽媽們寧可多走幾裏地去淘便宜的青菜,當爺叔伯伯們在超市裏再三比較米油的價格,當弟弟妹妹們在每年折扣季血拼商場,誰能説普通百姓的消費需求與這些高檔白酒相干呢?如果在百姓心目中,茅臺、五糧液之類已是送禮專用酒、公款招待專用酒、富人炫富專用酒的代名詞,充當著顯示一桌酒席之“檔次”的主要標誌,這個消費端就非常扭曲了。這樣的消費需求與價格無關,與品質無關,與市場因素無關,確實只與消費者的“身份”有關了。

  按照經濟學理論,壟斷廠商支配市場的權力有多大,取決於消費者的選擇餘地有多大,取決於有多少競爭産品一樣可以滿足需求。在高端白酒市場,壟斷廠商的市場權力顯然很大,所以年年漲價。

  “壟斷”也不意味著可以任意定價

  上世紀90年代初,白酒行業真正開始進入市場競爭時代;與此同時,釀造技術不斷進步,産能不斷擴大,如今中低檔白酒的競爭十分激烈。不過,高端市場卻是例外,茅臺和五糧液等等憑著遠遠大過“共性”的“特殊性”,在白酒行業市場化程度已如此之高的情況下,仍然保持著“生産者主導市場”的壟斷地位,而且幾乎不可動搖。

  但是,即使其壟斷地位的形成並無可以指摘之處,也不意味著可以任意定價。遠在國外,有歐洲鋼鐵企業向歐盟委員會舉報“兩拓”壟斷定價的案例;近在國內,有消費者和律師狀告電信固定月租費、移動漫遊費和網通寬帶費的案例。儘管國內的成功案例並不多,但畢竟提示了一種可能性。如果一項壟斷定價沒有成本或其他合理的抗辯理由,那麼消費者就可以直接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提起民事訴訟,而下游企業(如經銷商)則可以按反壟斷法提請反壟斷調查。至於行業主管部門、價格主管部門和競爭主管部門,對此似乎應該更敏感、反應更快吧。

  有趣的是,中國一些商家喜歡形而上的標榜,有的白酒廠家自稱是為了所有“利益相關者”,特別是為了“消費者”而提價,這怎麼聽都是“強盜邏輯”。逐利性並不是多麼不堪的品質,正因逐利性,人類物質財富才有今天巨大的累積,但為防止逐利性惡化成貪婪,成為扭曲市場經濟的因素,我們有必要約束它。約束,要有合適的制度安排、強有力的執行和更廣泛的監督力量。

  (王中美 作者為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副研究員,國際貿易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