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2011年全球將經歷貨幣混亂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04日 06: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浪財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導語:前IMF首席經濟學家、哈佛大學經濟學及公共政策教授肯尼斯-羅格夫(Kenneth Rogoff)今日撰稿指出:2011年一年裏全球將經歷貨幣戰爭、貨幣崩盤和貨幣混亂,但這不是貨幣的大決戰,也不會是世界末日。

  他指出,現在是時候重估貨幣價值和整個匯率體系。亞洲國家可能會在2011年“戰敗”,在通脹膨脹和貿易報復的壓力下允許貨幣升值。歐元則是最有可能發生崩盤的貨幣。美元似乎是2011年的安全之選,趨向“購買力平價”的常規再均衡過程理應使美元略有上升。

  文章全文如下:

  2011年全球貨幣形勢將如何發展?由經濟危機引發匯率劇烈波動已經維持了三年,現在是時候重估貨幣價值和整個匯率體系了。我認為最有可能的結果是我們將在新的一年裏經歷貨幣戰爭、貨幣崩盤和貨幣混亂,但貨幣亂相不會使經濟復蘇夭折,更不會是世界末日。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現代浮動匯率體系本身並沒有過錯。誠然,在浮動匯率體系下,複雜的風險因素和政策偏好特徵令人們很難認清當前匯率大幅波動的內在邏輯。比如,美國身處金融危機的中心,但美元最初卻出現了猛漲。

  但是,無論匯率機制的邏輯是如何神秘,其緩衝效果是毋庸置疑的。危機發生後,歐元的大幅貶值提振了德國的出口,從而使歐元區免於解體。

  新興市場的貨幣也崩了盤,即使是擁有鉅額外匯儲備、債務負擔相對較輕的經濟體也沒能倖免。此後,大多數新興市場貨幣迅速地反彈了。事後來看,這種匯率波動正是全球貿易先崩盤,再反彈過程的體現,減輕了這些地區的經濟衰退。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金融危機表明,固定匯率害處多多。歐元區外圍國家希臘、葡萄牙、愛爾蘭和西班牙無法改變歐元的價值,因而無法通過貨幣貶值獲得競爭力。

  歐元之父、哥倫比亞大學的羅伯特-蒙代爾有個著名的觀點:世界貨幣種類的最優數量是個奇數,而且最好小于3。現在看來,蒙代爾的這一論斷大可商榷。

  如果存在一個世界政府,那麼實行全球單一貨幣或許會有意義。但是,拋去彈性貨幣能夠自動趨向均衡的好處不談,單一的全能型央行也沒有説什麼吸引力。 我們已經看到,美聯儲的所謂“量化寬鬆” 政策是如何引髮尖銳激烈的抨擊的。想象一下,如果投資者除了美元之外只能持有黃金、可儲藏商品和藝術品,量化寬鬆會造成怎樣的恐慌?

  但浮動匯率體系的持續成功並不能保證2011年能夠平穩度過。首先,我們肯定會繼續經歷貨幣戰爭,各國竭盡所能阻止匯率過快升值從而影響出口。亞洲國家可能會在2011年“戰敗”,在通脹膨脹和貿易報復的壓力下允許貨幣升值。

  歐元則是最有可能發生崩盤的貨幣。在理想狀態下,歐洲可以通過重組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國債以及西班牙的市政和銀行債來解決債務負擔過重的問題。同時,這些國家可以通過大範圍工資削減來重塑出口競爭力。

  但是,歐洲決策者目前似乎更傾向於增加對外圍國家的過橋貸款,而不太願意面對私人市場最終會要求出臺永久性、可持續的解決方案的事實。對一種貨幣來説,沒有哪個風險因素能夠比決策者拒絕正視財政現實更危險的了。除非歐洲官員認識到這一點,否則歐元就不會有好日子。

  另一方面,美元似乎是2011年的安全之選。從全球角度看,美元購買力已處於相當低的水平——事實上,從美聯儲的廣義美元匯率指數看,已處於歷史最低水平。因此,趨向“購買力平價”的常規再均衡過程理應使美元略有上升。

  當然,有人認為美聯儲大手筆買入美國國債的舉措所帶來的風險甚至比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還要大。這不無道理,但大多數學過貨幣政策課程的人都知道,量化寬鬆是將經濟帶出零利率“流動性陷阱”的標準政策,而走出流動性陷阱才能剎住使債務負擔進一步惡化的通縮之勢。

  至於人民幣,在很大程度上仍由高度政治化的匯率機制決定。最終,中國的高速增長要麼使貨幣大幅升值,要麼使國內價格水平大幅升高,要麼使兩者同時升高。但在2011年,通脹可能才是通向均衡之路。

  最後,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是貨幣混亂,世界各國匯率波動將劇烈而難以預測。2000年代中期,有那麼一個短暫的時期,出現過各國貨幣已因宏觀經濟活動的“大穩健”而進入穩定期的聲音。但如今已沒有人持這種論調了。浮動匯率體系運轉得非常優秀,但貨幣波動和不可預測性仍將在2011年及以後的時期繼續存在。(皎宇 發自美國舊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