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北京限牌是治堵還是添堵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31日 19: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聯合商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本報評論員/陳文喜

  隨著新興中産階級拋棄自行車和公共交通而熱捧小汽車,中國去年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汽車市場。但中國城市未能足夠迅速適應汽車使用量的快速上升,越來越多地遇上交通陷入癱瘓的境況。

  去年12月23日,北京市政府終於在“首堵”的抱怨聲中發佈一系列限制今年購車數量的措施,企圖借此來緩解北京的交通擁堵狀況。然而,政策的頒布遭遇的是社會和業內人士更為激烈的爭議。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就首當其衝向北京的限制措施發難。中汽協在其官方網站上發表意見:“北京限制購買的措施,必然會對今後汽車産業的健康發展産生負面影響。由於北京市的‘示範’作用,限購勢必擴展到其他城市,將對我國汽車産業的發展産生全局性的負面影響。我協會對此表示極大的憂慮。”

  而經歷了去年12月23日車市瘋狂搶購的不眠夜之後,一線汽車生産商表示的更多的是對後市的擔憂。他們預計,2011年全中國汽車銷量增速將從今年的30%多、2009年的近50%放緩至10%左右的水平。這種擔憂,部分原因就是新推出的交通限制措施。

  在這裡,我們暫且對抑制汽車消費不議,光就政策能否達到緩解北京交通擁堵的目的,筆者認為,這只是竹籃打水,於事無補。理由很簡單,“首堵“問題是:在政策出臺前,北京已經堵了好多年。

  目前,北京市的汽車保有量已從2005年的260萬輛大幅增至470萬輛。雖然大規模投資新建地鐵線路,北京的道路還是變得日益擁堵。在2010年國慶節前的一週週末,北京的擁堵路段達到140條,高峰時期延長了一個小時,被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稱作有史以來路況最差的一天。8月份,一場交通擁堵讓北京北部一條高速公路癱瘓了10天,堵車長龍綿延100公里,成為全世界的熱門新聞。

  由上可見,北京交通網絡現狀如同人吃撐的胃一般,今後不管往胃裏裝快還是裝慢都不能緩解北京交通“脹胃“的問題。要想解除病症,內部消化才是關鍵。

  不可否認,就北京交通現狀來説,“治堵”措施勢在必行,但應該未雨綢繆。曾經,上海對汽車銷售實施類似限制措施已近10年,但在這10年間,北京一直堅稱不會這麼做。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王海平也曾承認,從擴大內需、促進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大局出發,從有利於國家汽車工業長遠發展的需要出發,從順應和滿足市民生活富裕起來之後想要提高生活質量的意願出發,採取控制機動車總量,限制購買、限發車牌的辦法是“不合適的”。而如今北京又重新實施限牌措施,這豈不是自相矛盾嗎?

  從制堵新政上我們可以看到,北京將2011年度小客車新牌照發放總數限制在24萬個,是去年的三分之一左右,並且僅限北京戶籍和在北京納稅五年以上的居民。

  筆者認為,這是以犧牲多數奮鬥在北京的外地人購買汽車的權利,來保障“先富階層”路權的措施,難免讓大眾頗有微詞。並且,限牌無法阻擋有錢階層的購車需求,卻會阻斷那些正在為購車攢錢、奮鬥的人們的夢想,而它對北京GDP的影響就更不用提了。

  而提高停車費的做法,應該是效倣紐約、東京等城市的經驗。但值得提醒的是,曼哈頓到了夜晚基本就是空城,能在這裡買房的人都是非富即貴,而往返市中心與三環以外的有車一族大多還是平民百姓,不論是提高整個區域的停車費,還是對進入該片區的車輛徵收擁堵費,都對住在北京的平民很不公平。

  因此,限牌不是治堵的良策,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只管短期,難有長效。直面北京擁堵困境的根本原因,才是成功治堵的關鍵。發展公共交通,提高公眾對其採用的吸引力,才是解決城市擁堵的長效良方。只要政府能夠大力推動城市路網和公共交通的建設,採取有效措施提高市民採用公共交通的積極性,合理實施交通管制與疏導,而限行以及限牌的短視措施其實並不必要。

  此外,如果其他城市也效倣北京實行限牌政策的話,這將對汽車工業的發展造成衝擊,不利於拉動內需,影響經濟發展。作為國家支柱産業的汽車和房産,房地産市場已經明顯放慢,如果汽車消費也受到擠壓,勢必讓整個經濟形勢會受到嚴重影響。

  毫無疑問的是,種種潛在的副作用將隨著政策的實施逐步浮出水面,勢必比“首堵讓政府”更為頭疼。到那時,限牌路,還能走的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