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集聚效應打造首都文化産業高地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31日 19: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聯合商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UBN記者 陳文喜 北京報道

  從《阿凡達》、《2012》的一票難求到剛上映的《讓子彈飛》創就單周超1.9億元的票房新紀錄告訴我們一個事實:文化消費正在成為城鄉居民強勢追捧的消費熱點。

  而為數不多的好作品暴露的是文化消費未來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産業商機。

  “目前,我國的文化産業才剛剛起步,在日益複雜的市場經濟環境下,要想增強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就必須將文化作為一個重要力量來進行推動。國際文化産業發展的實踐表明,文化産業是具有文化創新與科技創新雙引擎的戰略性新經濟形態,對於改善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可持續增長、拉動就業都有明顯的作用。不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文化産業大環境下,不可將市場作為文化發展的唯一手段。而應該需要通過國家文化資産的有效集中配置和高效的扶持,來培養一批國家級文化龍頭産業。”文化部中國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進會理事劉國超在接受《中國聯合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將文化全面推向市場

  在剛剛結束的北京市經濟工作會議上,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就在會上表示,要在“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更高的標準推動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戰略,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有機結合的文化産業集群,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科學發展方面邁出堅實的步伐。

  《中國聯合商報》記者從北京市文化局了解到,在“十二五”時期,北京市將深化政府職能轉換,實現政府由辦文化為主向管文化為主的轉變,提高政府運用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面向社會進行綜合管理的能力。

  據悉,為了提高文化事業經費的使用效率,北京市政府將逐步從“養人頭”到“養事業”的方向轉變,運用“政府花錢買服務”的方式,將部分工作委託北京文化藝術基金會、行業協會等仲介機構完成,提高文化事業經費使用效益。

  引導經費投入逐步從“養人頭”到“養事業”方向轉變;進一步優化資金支出結構;運用 “政府花錢買服務”的方式,將部分工作委託北京文化藝術基金會、行業協會等仲介機構完成;根據社會需求,設立更多的政府採購、補貼的公益性演藝服務項目。創新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經費投入機制,加強財務管理和經濟核算。

  對於現有的事業型文化單位,北京市政府將積極推動轉企改制工作。鼓勵和支持各國有文藝演出院團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吸引社會力量進行院團股份制改造。

  “這些政策給我們民營文化企業傳遞了一個新的利好信息,它給我們民企創造了更寬闊的市場空間,也是我們企業做強做大的好時機。我們希望的是,政策能夠真正的落實到實處,在公平、公正的政策扶持環境下讓我們民企發展的更好更遠。”子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孟繁英告訴《中國聯合商報》記者。

  加快首都文化軟實力建設

  劉淇表示,首先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積極推動有條件的文化企業上市。其次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産業。大力實施重大産業項目帶動戰略,打造一批特色街區和經典文化旅遊項目。

  近年來,北京的文化産業集聚區發展的非常迅速,通州九棵樹現代音樂集聚區、朝陽區尚8創意園區、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産業園區等。

  據北京市發改委委員洪繼元介紹,從2006年以來認定的23個市級文化創意産業集聚區快速穩步發展,去年上半年集聚區實現的收入同比增加了24.4%,高於全市文化創意産業的水平的4.3萬元。

  儘管如此,北京文化産業與世界城市的要求仍有差距。為此,北京市著力在推動高端化、品牌化上下功夫,加速文化創意産業資源整合和資本對接,把發展文化創意産業同推動産業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結合起來。

  積極創建融資渠道

  劉淇表示,要加強文化要素市場建設,完善文化投融資服務體系。

  眾所週知,沒有金融的支持,文化産業不能發展壯大。

  為解決文化創意企業普遍存在的“融資瓶頸”,北京市綜合運用銀企合作、貸款貼息、融資擔保、培育上市等多種行之有效的手段,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支持文化創意産業發展。

  “應建立文化産權的交易平臺,建立文化産權的評估體系,鼓勵發展文化産權評估機構,開發符合文化産業特點的信貸新産品,加大信貸投入建立文化産業擔保機制。”劉國超告訴《中國聯合商報》記者。

  北京市發改委表示,“十二五”期間,北京市將積極推動重大文化産業項目的建設,重點打造綜合收入超千億的文化創意産業集聚區,打造跨行業、銷售收入百億元的文化創意企業,增強有中國氣派的自主文化品牌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