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31日 13: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日報
“中國經濟最為複雜的一年”已走到最後一天,當新年的第一縷晨曦照在我們臉上的時候,中國也將步入“十二五”開局之年。面對國內國外諸多“變與不變”的形勢和情況、“新與不新”的矛盾和問題,陪您走過3個年頭的《七日談》將繼續努力,剖析洞察中國現時改革發展進程中的深層次問題,透過紛繁複雜的現象去揭示本質,和您一道,感受這個國家的脈動,見證這個社會的變遷。在此,我們特別推出本期專版,全景掃描《七日談》2010年度刊發的重點文章,與您一同回顧這跌宕起伏的一年。
2010年的世界並不太平。發達國家依然掙紮在反通縮的泥沼,而新興經濟體則戰鬥在反通脹的前沿,世界經濟潮流的主導力量在悄然轉化,同時伴隨著密集的攻防博弈和紛擾的種種事端:我們不斷聽到貿易戰爭、貨幣戰爭、敏感地區爭端。我們不斷看到少數國家或借這樣那樣的理由向中國發難,或乾脆拉幫結派、耀武揚威地展示大炮巨艦,試圖通過老派的“亮肌肉”把戲繼續掌握控制權……
2010年的中國並不平靜。上半年,還有人發問“經濟增長放緩,中國準備好了嗎?”下半年,焦點話題已經變成了“如何抗擊通脹、把價格總水平穩定下來”。這一年,我們看到樓市新政如何艱難推進,控物價“組合拳”如何火線出臺,新拆遷條例如何兩次公開徵求意見,至今難産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和“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又經歷了如何的千呼萬喚……
2010年的中國人,冷暖自知,感慨萬千。我們期待勞動的體面、生活的尊嚴,更期待公平正義的陽光能夠更加溫暖,通過誠實勞動能換來個人和家庭的幸福和命運的轉變。對中國人來説,“大國崛起”和“中國夢”不是一串漂亮的宏觀數據,不是暢銷書榜單上的書名,不是外國媒體送上的“高帽子”,而是一方充滿機會的土壤,一份不斷提升的保障,一種公平正義帶來的安全感……
無論是否捂著臉、無論是否習慣,中國都在以大國的身份,站在世界的前臺,它面對挑戰、它並不完美,可腳下的土地依然是我們一如既往寄託希望的所在。讓我們重溫往日,擦拭信仰,迎接明天。
關鍵詞
國際博弈
儘管有些人不願意看到中國日益強大,總是在中國發展的道路上設置這樣那樣的障礙,但他們至今也沒認識清楚,或者不願意承認這樣一個事實:中國的崛起不可阻擋,中國不可能再按別人的旋律起舞,畢竟那個年代早已一去不復返了。
——《“谷歌退出秀”:政治幌子下的商業權謀》,2010年1月22日
編者手記:2010年,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成為世界經濟增長主要引擎,而美歐日等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前景卻依然晦暗不明。也是在這一年,中國面對的國際環境前所未有地複雜起來:自“谷歌退出事件”開始,中美之間先後就人民幣匯率、貿易糾紛、對臺軍售、黃海軍演、南海爭端等問題展開了密集的攻防博弈;中日之間關於釣魚島問題、東海油氣田開發等再起波瀾,釣魚島附近海域發生的撞船事件更令中日關係空前緊張;東南亞一些國家在南海問題上不斷挑起爭端;西方一些人和媒體不斷炒作“中國威脅論”、“中國責任論”,拋出各種手法和議題向中國發難。
在這種背景下,中國人必須要對中國崛起過程中的國際環境保持足夠的清醒。一方面要明確,“國強必霸”不是中國的邏輯,中國的發展不損害任何人,也不威脅任何人。另一方面更要明確,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中國都不會犧牲自己的核心利益。對中國來説,別人吹捧也好,唱衰也罷,我們都應當保持冷靜頭腦,全心全力“辦好自己的事情”,用本版9月28日刊發的《當今中國需要涵養大國心態》一文中的話來説,就是“正確認識自我,從容面對世界,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奮力開拓出一片全新的天地”。
文化軟實力
文化已經成為國與國之間競爭的利器,誰佔據了文化發展的制高點,誰擁有了強大的文化軟實力,誰就能夠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佔得先機。對於今天重回世界政治經濟舞台中央的中國來説,認真思考、總結歷史和時代的經驗啟示,以長遠的目光和全新的高度對文化的意義和作用進行再認識、再理解,將其進一步提升到國家發展戰略的層面上來,顯得尤為必要和緊迫。
——《將文化提升到國家發展戰略上來》,2010年2月26日
編者手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包括中華文化繁榮興盛,“春節熱”在全球不斷升溫,是中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日益增長的生動展示。但在中國文化影響力不斷擴大、軟實力不斷提升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了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中種種急功近利的做法,從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變得越來越商業化、娛樂化,到各地風起雲涌的“名人故里”之爭,再到關於曹操墓發掘的是是非非,人文精神均被“逐利”二字無情地踏在腳下,本版刊發的《“功利型保護”實屬“破壞性發掘”》等系列文章對此進行了明確鞭撻。
令人欣慰的是,國産電影在2010年大放異彩,不但票房再創新高,而且賀歲檔基本成了國産片的天下。正如本版7月30日發表的《中國電影“接地氣”才更有底氣》中所言,國産電影正在以更加自覺的意識和全新的觀念去“接地氣”,追尋與廣大公眾的情感共鳴點。
關鍵詞
讓人民批評政府
創造條件讓人民批評政府,體現出一種以人為本、廣開言路的理念,也是凝聚社會各方共識、推動政府工作的必然要求。只有主動而為,以完善的手段和制度保障人民暢所欲言,讓公眾對政府的工作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甚至是直言不諱、毫不留情地批評,政府才能充分了解群眾的意願和訴求,施政行政才能有的放矢,也才能更好地凝聚起全社會的智慧和力量,為推動改革發展、增進人民福祉提供不竭動力。
——《讓人民的批評真正産生實效》,2010年3月12日
編者手記:“創造條件讓人民批評政府、監督政府”,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一表態引起了廣泛關注和熱議。不可否認,近些年來我國政府自身的改革和建設力度不斷加大,但政府工作和政府官員、公務員的表現,與人民群眾的要求和期望還有很大差距,人民不滿意的地方還很多,如行政成本居高不下,鋪張浪費、公款吃喝、公車私用、公費出國等不良風氣盛行,一些領域腐敗現象易發多發等等。對於這些問題,政府應當以寬容開放的心態,創造各種條件來保障公眾的民主權利,讓人民提出批評、表達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