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進一步發揮做市商作用 完善外匯市場價格發現機制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31日 06: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金融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記者 牛娟娟

  幾年的實踐證明,銀行間外匯市場做市商制度實施以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市場成交活躍,流動性顯著提高,市場主體參與交易的自主性增強。截至2010年6月末,26家商業銀行成為銀行間外匯市場做市商,其在保障市場流動性、提高市場交易效率、轉移和分擔風險,促進外匯市場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時近歲末,國家外匯局關於進一步完善銀行間外匯市場做市商制度的消息引來市場廣泛關注。按照自願、擇優的原則,國家外匯局日前分別核準26家即期做市商和18家遠期掉期做市商,並各有7家和12家商業銀行取得即期嘗試做市資格和遠期掉期嘗試做市資格。

  “所謂‘進一步完善’,是因為銀行間外匯市場發展做市商制度並非始於今日。”來自工行的分析人士指出。事實上,早在2002年,中國銀行間外匯市場在歐元和港幣交易中進行了做市商制度的試點。自2005年7月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後,中國銀行間外匯市場得到快速發展。2006年1月,銀行間外匯市場引入做市商制度,此舉被市場視為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配套舉措,旨在活躍外匯市場交易,提高外匯市場流動性,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

  幾年的實踐證明,銀行間外匯市場做市商制度實施以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市場成交活躍,流動性顯著提高,市場主體參與交易的自主性增強。截至2010年6月末,26家商業銀行成為銀行間外匯市場做市商,其在保障市場流動性、提高市場交易效率、轉移和分擔風險,促進外匯市場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位外匯市場分析人士進一步向記者解釋了“做市商”在外匯市場中的作用:“在處於初期發展階段的外匯市場裏,市場流動性常常很有限,這將嚴重制約市場的發展。安排做市商的角色,就是希望通過做市商的雙邊報價為會員提供參考,從而促進更多的會員通過市場進行交易,進而為新生市場提供較為活躍的流動性,使市場進入‘流動性創造流動性’的良性循環。”他告訴記者,做市商作為市場的長期參與者,常常對市場信息比較敏感,做市商可以根據這些信息調整報價,引導市場價格走向,並且能夠縮短這種價格調整的時間,從而增加市場效率,不斷完善價格發現機制,使市場對匯率的反映更加敏感和快捷。

  採訪中,外匯市場人士普遍認為,隨著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日益深化,銀行間外匯市場的交易産品呈現出不斷豐富的態勢,選擇在此時進一步完善銀行間外匯市場做市商制度意義尤為重大。與此同時,當前商業銀行發展面臨轉型,其各自的市場定位逐步細分,這也使“當做市商”漸漸成為部分想拓展中間業務的商業銀行戰略發展的需要。

  “與成熟的外匯市場相比,無論從開放程度還是從市場化程度,我國的外匯市場的完善程度都還較為有限。隨著人民幣在邊境貿易中被越來越多地作為結算貨幣來使用,人民幣國際化步伐將逐步加快,我國外匯市場也將進一步開放。雖然目前做市商的範圍沒有大範圍鋪開,其作用的發揮和市場流動性的充裕程度還有待進一步發展,但未來做市商群體不斷發展壯大將是經濟金融發展的必然趨勢。”上述工行分析人士表示:“從此次外匯局公佈的銀行間外匯市場做市商名單來看,這些做市商都是銀行間外匯市場會員中實力雄厚、資質較好的銀行機構代表,預計未來還會有更多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入這個行列。”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外匯局發佈的新的《銀行間外匯市場做市商指引》中,有不少有助於提高市場參與度的“亮點”。如《指引》在推出銀行間外匯市場嘗試做市業務時,降低非做市商開展做市競爭準入門檻;根據不同交易産品的特點和其對風險的要求,建立了做市商分層制度,旨在提高交易效率,明確規定2011年1月1日以前經外匯局備案核準取得銀行間外匯市場做市商資格的銀行自動承繼即期做市商資格,而對於遠期掉期做市商和綜合做市商資格則要求另行申請,其中綜合做市商應具備的基本條件最為嚴格;此外,還進一步完善了做市商優勝劣汰考核機制,在增強做市商做市積極性的同時,也明確了“退出”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