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南海神狐海域發現可燃冰資源 預測儲量194億方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31日 06: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本報記者 李剛

  核心提示

  近日,由國土資源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完成的《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鑽探成果報告》通過終審。《報告》顯示,科考人員在我國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鑽探目標區內,圈定11個可燃冰礦體,預測儲量約為194億立方米。

  含礦區總面積約22平方公里

  記者從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了解到,2007年5月,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了我國首個可燃冰鑽探航次,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歷時52天,完成先導孔鑽探8個、取心孔鑽探5個,在其中3個鑽孔發現並獲取了可燃冰實物樣品,實現了我國可燃冰勘探的重大突破。

  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內,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利用鑽探現場成果、室內樣品分析及地球物理處理成果資料,結合以往資料,通過測井評價、有井約束地震反演、礦體描述等,開展了可燃冰成礦地質條件和富集特徵研究,計算了鑽探區可燃冰資源量,提交了成果報告。

  研究人員在140平方公里的鑽探目標區內,圈定出11個可燃冰礦體,含礦區總面積約22平方公里,礦層平均有效厚度約20米,預測儲量約194億立方米。

  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數據,科考人員對含可燃冰樣品氣體組分及同位素分析表明,鑽探區可燃冰富集層位氣體主要為甲烷,其平均含量高達98.1%,主要為微生物成因氣。

  《報告》顯示,獲得可燃冰的三個站位的飽和度最高值分別為25.5%、46%和43%,是目前世界上已發現可燃冰地區中飽和度最高的地方。

  “海洋六號”助力可燃冰勘探

  去年10月,我國第一艘可燃冰綜合調查船“海洋六號”,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侖頭碼頭鳴笛,正式入列我國海洋地質調查船隊建制。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局長馬申達介紹説,“海洋六號”可燃冰綜合調查船,是依據我國海域特點和海洋地質需要,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第一艘可燃冰綜合調查船,它將以海底可燃冰資源調查為主,兼顧其他海洋地質、海洋礦産資源調查工作。它的入列,將加快我國海洋可燃冰調查步伐。

  “海洋六號”船長106米、寬17.4米,最大吃水5.7米,設計排水量4600噸,續航力15000海裏,調查船採用了電力推進系統、動力定位、全回轉舵槳等國際先進技術及設備,配置了4000米級深海水下機器人“海獅號”、深水多波束測深系統、深水淺地層剖面系統等,總造價4億元,裝備條件在我國海洋地質調查隊伍中首屈一指。

  除此之外,相關部門著眼未來,積極探討海底可燃冰安全環保開採方案的科學性與可行性,相信不久的將來,沉睡在海底千百萬年的可燃冰終將浮出水面。

  鏈結

  可燃冰,又名天然氣水合物,是甲烷和水在海底高壓低溫下形成的白色固體燃料,可以被直接點燃。

  1立方米可燃冰可釋放出160—180立方米的天然氣,其能量密度是煤的10倍,而且燃燒後不産生任何殘渣和廢氣。

  可燃冰,被稱為能滿足人類使用1000年的新能源,是今後替代石油、煤等傳統能源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