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馬紅漫:豬肉價格咋就不暴漲暴跌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30日 08: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都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經濟人之馬紅漫專欄

  歲末臨近,喧囂了大半年的大蒜價格一路走低。據新華社的行情系統監測,全國大蒜價格持續回落,截至12月25日累計降幅達10.2%。有媒體近日報道,在山東金鄉縣這個具有蒜價風向標作用的地方,有超過一半蒜商面臨鉅額虧損的市場壓力,而杞縣等地的農民們對明年的大蒜種植也充滿擔憂。

  長期以來,我國農作物市場一直在“蛛網理論”既定的框架中前行。受到信息不對稱等現實瓶頸的束縛,農民經常因難以把控來年市場脈搏而陷入困惑。尤其在今年國內經濟受農産品漲價帶動而步入通脹軌道之時,如何在抑制通脹與保障農民利益之間尋求平衡,成為擺在主管部門面前的一道現實難題。應當看到的是,只有從提高農民耕種的組織化入手,加快完善信息溝通平臺,讓農民耕種與未來需求合拍,才可能從根本上破除蛛網理論的魔咒。

  今年曾一路高歌猛進的“蒜你狠”讓廣大蒜農看到了希望。在中國排名第二大的大蒜生産縣杞縣,2010年屢創新高的蒜價使當地農民顯著增收,全縣40萬畝大蒜加上蒜薹純收益近30億元,是歷年來蒜農畝收益最高的一年。短期高額暴利刺激蒜農積極擴産,蒜商們也因此而大量囤貨。然而,被惡意爆炒的大蒜價格顯然無法長期肆意飆漲,蒜價在年底逐步被遏制並回落。但問題的關鍵在於,“蛛網理論”其後又會再度顯現,本為抑制通脹風險的調控大棒,卻很有可能波及到廣大蒜農未來的收入,甚至是“蒜賤傷農”。

  廣大蒜農的境遇是我國農産品市場的一個縮影:當年漲價激勵了農戶擴産,來年卻因供大於求而打壓了價格,後年産出縮量卻意外導致價格上揚……在如此反復更跌之中,廣大農戶始終都無法成為市場贏家。從中不難發現,經濟學中的經典的“蛛網理論”正在我國農産品市場集中顯效,該理論要求的三大要素包括:從開始生産到産出需要一定的時間,且在這段時間內生産規模無法改變;當期的産量決定當期價格;當期價格決定下期産量。這恰恰成為國內大蒜、豬肉等農産品供求的真實寫照。應當看到的是,如果這一怪圈不破,廣大農戶必然會陷入低收益“陷阱”中而無法自拔。切斷這一循環的關鍵就在於,提高廣大農戶在市場中的地位,讓他們掌握部分定價權。

  客觀而言,我國雖為傳統農業大國,但廣大農戶卻在市場價格中集體“失聲”。由於農戶們基本都處於鬆散的無組織狀態,且平均知識水平不高、信息獲取渠道狹窄,農戶在參與市場競爭過程中,往往只能是市場條件的被動接收者,在決策過程中更多地依賴鄰居信息和當期收益情況,容易形成“羊群效應”。農民“瞎子摸象”般“下注”的局面亟待得到扭轉,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農戶的聯合和組織化生産,實現大生産與大市場的對接。所以,主管部門當鼓勵農業合作組織積極吸引更多農戶加盟,形成合力降低市場交易成本,增強其市場競爭力和談判地位,降低農業投資的盲目性、減少市場風險、保護農民利益。

  近年來豬肉價格的波動可稱為另一個典例。2007年豬肉價格大幅上漲且居高不下,被視為當期物價上揚的始作俑者。其後一年,市場供給源源不斷地增加撼動了豬肉價格,2008年豬肉價格又呈現高開低走之勢。到2009年豬肉價格衝低後再度因生豬出欄數的減少而回升。但隨著肉價上漲刺激了供給增加,但並沒有出現肉價暴漲暴跌的問題。今年以來,儘管糧食飼料等成本高企,但是豬肉價格卻未見明顯升勢,是為“蛛網效應”的再度顯現。數據顯示,11月上旬,玉米、小麥和稻穀收購價格比6月中旬分別上漲20%、40%和25%左右。而12月13日豬五花肉、豬後臀尖肉全國均價與11月26日相比漲跌幅均不超過0.4%,近五成省區市豬肉價格漲跌幅在1.0%以內。

  在其他農産品價格暴漲的同時,豬肉價格保持平穩其實就意味著下跌。其中的經驗是,國家在2008年豬肉價格暴漲的時候,明確長期增加能繁母豬的補貼資金。今年豬肉價格的穩定,表明這一補貼政策的確有效。而政策有效的經驗就是針對農業集體或者大規模養殖戶補貼到位明確,且承諾長期持續。隨著市場供給大戶獲得穩定的市場信號,最終交易價格自然就能夠保持相對穩定了。我們不妨把豬肉價格調控經驗使用到大蒜等其他農産品中來,讓調控與市場價格真正接軌,實現蛛網理論的現實新突破。

  (作者係經濟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