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銀行業改革與資本市場改革同步進行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29日 02: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香港中環金鐘,寸土寸金。這裡匯集著香港地區消費最為昂貴的三家五星級酒店,香格里拉、港麗以及萬豪酒店。每年三月下旬是內地大型國企年報集中發佈的時間,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大型銀行不約而同地選擇在這裡召開業績發佈會。紛至沓來的年報發佈使得金鐘這些五星級酒店的生意火爆異常,早在兩個月之前,這些價格昂貴的酒店基本上就被預訂一空,媒體記者、銀行高管、證券分析師紛紛從四面八方集聚在這裡。

  而即便是在平日,當你漫步于維多利亞灣,從九龍向對面的香港島望過去,你會發現維多利亞灣仿佛成為中國內地銀行“走秀”的T型臺:工商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銀行……維多利亞灣迷人的景色裏閃現著中國銀行業形象展示的“搖曳身段”。

  很難想象,如果沒有上市的有力推手,中國銀行業的如此繁華景象將安放何處?

  而從某種意義上説,銀行業與資本市場的改革,已然早早在一個特定歷史時點,産生了無法分割的交集。而這個時點,就是2005年至2006年。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助理吳曉求回憶説:“在2005年資本市場進行股權分置改革時,證監會是將其確定為金融體系改革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推進的。”而結合當時中央確定的金融體系改革重點是銀行業改革,這就在時間線上,將銀行改革與資本市場改革聯絡在了一起。兩者在時間上的高度一致,再次印證了銀行業改革與資本市場的改革其實是同步進行的,尤其是資本市場必須要為銀行上市創造基礎性條件。

  隨著2006年資本市場股權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市場基礎設施建設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已為迎接大盤銀行股的到來,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但是,自從中行、工行上市伊始,市場的質疑聲就沒有停止過。一直有觀點認為銀行的盈利能力很強,根本沒有必要到資本市場融資。但事實上,由於商業銀行,尤其是四大國有銀行曾經承擔了太多的政府與財政職能,如果繼續任其發展,銀行還會繼續製造新的不良貸款,不僅不能成為支持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還可能成為中國金融體系的巨大風險,隨時危及金融體系的安全與穩定。

  “不破不立”,為了避免陷入惡性循環,就要改變銀行的決策機制,而這自然首先要從改變股權結構來切入。一位監管機構的人士表示:“現在對於全球企業的監督管理,最有約束力的,就是把它變成公眾公司。到目前為止,這是企業治理和企業管理文化過程中,能夠運用的最有效的機制。”該人士認為,核心的問題是要制止銀行繼續製造新的不良貸款的機制,這個問題遠比解決歷史包袱(存量不良貸款)更重要。

  郭田勇認為,國有銀行上市雖然的確能夠實現融資需求,但它們的上市並不是因為缺錢,而是主要通過上市推動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使得決策多元化,“引智”大於“引資”。此外,上市以後,也的確能夠提升銀行業的影響力、聲譽。“國有大型銀行的上市,並不是改革的目的,但卻是推進銀行改革的必經階段,而且不可代替”。

  一家國有銀行行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坦言:“過去我們自身的經營目標往往在內部人治理之下,按照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運作體制,不能説不重視利潤,但是我們所重視的利潤,往往是按照我們內部人提出來的預定目標,去追求企業發展的目標。而上市後,必須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按照追求公司價值最大化的要求去進行運作。”該行長認為,投資者用腳投票的本身決定了一家銀行的成功與失敗。所以股價是決定投資者用腳投票的一個指示器,而用腳投票本身決定了銀行是否具有相應的資本擴張能力。這又決定了銀行未來發展是否具有較強的持續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一位監管機構的人士坦言:“應該説國有銀行上市後,並沒有徹底達到脫胎換骨的理想狀態,但舊有的、不合理的決策機制徹底顛覆了。如果要給銀行改革上市的成果打分,至少在65分以上。”

  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認為,國有商業銀行通過財務重組、股份改制、引進戰略投資者、公開上市,在經營理念、公司治理、風險管理、産品創新等方面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建立了相對規範的公司治理架構,資本充足率提高,資産質量改善,盈利能力和風險管控能力增強。

  而證監會主席尚福林也撰文指出,我國金融業在這次歷史罕見的國際金融危機中沒有受到實質性衝擊和損害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商業銀行通過在資本市場改制上市,顯著增強了金融系統的整體抗風險能力。主要金融機構的資本充足率、治理水平和抗風險能力大幅提升,金融業的整體運行質量大為改善。

  或許,這從另外一個角度解答了最初的疑惑:上市,對於中國銀行業的改革而言,是毋庸置疑的必然選擇。

  “風雨不動安如山”,走過20年風雨,中國銀行業與中國資本市場和衷共濟,必能經受住市場更猛烈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