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美股評論:中國IPO不盡人意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28日 20: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浪財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導讀:MarketWatch駐香港專欄作家斯蒂芬(Craig Stephen)撰文指出,2010年當中,雖然中國企業在全球各地上市的規模都達到了歷史新高,但是這些IPO整體而言,表現都乏善可陳,而這背後又隱藏著一系列玄機。

  以下即斯蒂芬的評論文章全文:

  2010年要説是中國股市標誌性的一年,似乎還是不夠格,畢竟在這一年當中,上證綜合指數下跌了大約13%,可是這一年又的確有必須予以重視的重要意義:新股上市數量達到了史上新高。

  安永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前十一個月當中,中國企業在全球各地總計進行了442筆上市交易,總融資1170億美元,較之去年同期增長170%之多。同期之中,全球新融資規模的大約46%都涌向了中國企業,同時也自然注滿了投資銀行家們的獎金池。

  不過,讓中國股票進入你的投資組合,卻未必能夠帶來表現的提升。難道説,新公司上市交易的激增,其實是導致了為數量而犧牲質量?

  事實上,近期以來,若干中國公司上市首日即跌得頭破血流,似乎正是因為這一緣故,美國的監管當局已經啟動了一項調查計劃,調查的目標就是中國企業的借殼上市問題。與此同時,中國的投資者還必須仔細考慮中國人民銀行最近加息25個基點的問題。

  當然,各種行業,各種市值的中國企業涌起的掛牌洪水客觀上也反映了投資者的情緒狀況——他們爭先恐後,生怕趕不上中國大陸經濟增長的快車。沒有人是被強迫著買進這些企業的股票的。不過,至少,銀行家、會計師和監管當局都需要負起責任,確保標簽和貨物是相符的。

  人們不能不擔心,在這麼多企業都在謀求上市的時候,在全球交易所圍繞著這些生意展開激烈競爭的時候,那些品質較差的企業也會找到機會,來到市場上魚目混珠。

  令人深思的一個現象是,中國自己的交易所的成長在很大程度上也改變了那些中國最大的和最優秀企業的上市進程。之前,中國最好的企業總是一成不變地將自己的第一站鎖定在香港,而且很多時候,都在紐約策動同時的上市。不過現在,上海已經可以遊刃有餘地解決自己的大規模上市問題,而兩地上市通常都只是選擇香港。今年,中國還新增了一個交易場所,深圳證交所創立了創業板,有超過100家公司的股票交易。

  目前,吸引中國大陸最好的企業上市,已經成為一種競爭激烈的生意。

  美國證監會的調查很可能會不僅僅只限于借殼上市,而是將廣泛關注中國IPO的品質問題。

  當然,首先應該明確的是,借殼上市往往都意味著更高的風險。由於不是走的IPO的前門,相應的透明度要求自然也就沒有那麼嚴格,而與此同時,將新企業與殼企業合併,同時進行融資,必然會使得問題進一步複雜化。大量的會計和審計工作是必須的,而這也正是目前證監會關注的焦點。

  美國監管當局的舉動可能會為香港提供額外的機會。近期以來,香港的交易所已經放棄了企業必須使用香港會計師審計的要求,中國大陸的企業完全可以使用大陸的會計師和會計標準。因此,觀察家們自然不免要擔心,這就意味著另外一條降低標準的渠道開通。

  無論在美國還是香港,監管當局都面臨著類似的尷尬。一方面必須考慮如何提供一個富有吸引力和競爭力的上市地點選擇,而另外一方面還必須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他們實際上是在走微妙的鋼絲。目前,一場重新回歸的爭論的主題就與此有關——香港交易所(HKXCF)實際上是戴著兩頂彼此矛盾的帽子:他們一方面是所有上市公司的監管者,另外一方面又負擔著讓投資者利潤最大化的責任。那些激烈競爭的交易所想要避開的,其實恰恰是監管者想要強調的。

  各種證據都顯示,中國新上市股票近期的頹勢並不僅僅限于一個國家或者一個交易所。美林證券的報告稱,在10月和11月當中,超過40%的香港IPO在首演日表現都不盡人意。Renaissance Capital則指出,今年迄今為止,在40支美國市場上的大陸IPO當中,19支目前的價位都低於發行價。

  當然,這也可能只是市場條件一時的風雲變化使然,但是一些分析師們已經在提出一個基本面味道更加濃厚的問題:現在還有多少優秀的中國企業剩下來?美林在最近的一份策略報告當中表示,人們所擔心的問題之一就在於,大多數中國大企業現在都已經掛牌上市,已經沒有幾家稱得上藍籌股的還在作壁上觀了。

  歸根結底,2010年這些新面孔不盡人意的表現,以及利率上漲的環境,都意味著中國IPO未來一年的路恐怕不會好走。

  無論從什麼地方著眼,至少這些新上市的中國公司所講述的故事,似乎和中國經濟增長的火爆故事並不怎麼合拍。(子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