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27日 22: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浪財經
導讀:就在美國各項經濟利好數據不斷出爐之時,民調結果卻顯示美國民眾對經濟前景的預期在不斷下跌。路透專欄作家Bernd Debusmann在其評論文章中表示,美國民眾已經失去了曾有的樂觀主義,而美國的財富也會更多地集中在富人手中。
以下是該評論文章摘譯:
樂觀主義是如此深深地根植于美國人的心裏,它經受住了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的考驗,以及隨後一系列經濟衰退。但在經濟學家所説的美國的“新常態”時代,樂觀主義卻在褪色。
這是民意調查反映出的結果。調查問題包括:美國人如何看待自己和國家的未來。最近一項由權威調查機構Pew Research Center發起的調查顯示,經歷過大蕭條的美國人對短期經濟復蘇的前景感到更加樂觀,而未經歷大蕭條的人中只有35%的被調查者認為經濟狀況會在一年內轉好。在1936年之1937年間的一項類似調查中,超過半數的美國人預期總體經濟狀況會在6個月內好轉。
“新常態”這個説法是由世界最大的投資基金PIMCO創造的,並且代表著美國的未來,其中包括下降的生活水平、較慢的經濟增長、以及高失業率。目前美國的失業率是9.8%,而10月的失業率為9.6%。除此之外,如果包括那些放棄尋找工作以及被迫接受兼職工作的人,失業率可能攀升至17%。這是導致樂觀情緒衰退的重要因素。
但這不是唯一的原因。大量研究和調查表明,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某些調查稱超過半數的美國人)不再相信他們的國家是無限機遇的所在地。在過去,人們相信只要通過努力、具有決心,就可以成功。
《華爾街時報》今夏一篇評論文章的標題——“美國樂觀主義的終結”並未真的來到。但美國人越發相信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道理。他們的這種看法是有根據的。美國的貧富差距比任何發達國家的情況都要糟糕。
貧富差距在過去並不是多數美國人所關心的問題,直至2007年底開始的衰退才將不平等變成了公共辯論的中心議題。
在十一月,讀者眾多的《紐約時報》專欄作家Nicholas Kristof將美國與拉丁美洲的發展中國家做比。他稱,要想看到一個國家最富有的1%人群將超過1/5的全民收入收入囊中,人們已經不用離開美國,因為這已經是美國的現實。
兩周之後,NicholasKristof又寫了一篇專欄文章,稱之前的對比引發了部分讀者的抗議,因為他們認為該對比是不公正的。拉丁美洲的人認為那是帶有誹謗性質的。在調查過此事之後,Nicholas Kristof的結論是“我可能冤枉了拉美的發展中國家”。他表示,與美國不同的是,拉美國家在最近幾十年內已經變得更加平等。
滴漏理論
人們沒有理由相信美國的收入差距將會很快縮小——下屆國會將被共和黨人主導,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堅信“滴漏理論”。這一理論認為,減免富人和超級富豪的稅收將導致企業利潤的上漲,而企業會對利潤進行再投資,創造就業機會。從理論上將,就是財富從社會頂部逐漸流下的過程。
這是支持共和黨支持延長減稅政策的理論基礎;這一減稅政策是由小布什推出的,所涉及的減稅對象包括美國最富有的人群。國會在12月17日的投票中通過了對減稅政策的延期決議,共和黨人和奧巴馬總統達成了一個妥協,而民主黨眾多成員認為這是一次不幸的投誠。
雖然許多注意力已經集中在貧富差距(比大蕭條之前的任何時候都要大)問題之上,但可能有一個更加有分量的原因讓美國民眾失去了樂觀主義和能幹精神。對於成千上萬的人來説,他們爬上財富階梯的可能已經變成了神話,而不是現實。
從社會底層開始向上爬行的民眾當中,有一半人從未脫離那個群體。華盛頓智囊,布魯金斯學會的Ron Haskins和Isabel Sawhill的研究顯示,“美國經濟趨向於幫助位於社會上層的人維持他們的狀態,同時使處於底層的人很難爬上來”。
誠然,支持美國夢的白手起家的故事為美國帶來了無數的移民。奧巴馬總統自己也是美國夢的一個典範——一位黑人在度過了非常規童年(靠他母親的糧票過活)後登上了權利的頂峰。
奧巴馬的共和黨對手將他刻畫成一位當代的卡爾馬克思;他希望建立一個考慮所有人收入與需求的經濟模式。他所説的“分散財富”使得奧巴馬的總統競選具備了時效性,並獲得廣大選民的支持。
但奧巴馬在那之後再也沒有提及這一説法,財富的分配看起來在向一個方向前行——向上。在“新常態”時期,處於社會上層的人們有理由保持樂觀主義,但對於中産和社會底層的民眾來説,他們卻沒有那麼幸運。(多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