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27日 15: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亞經貿新聞
東亞訊(記者 欒喜良) 茅臺、五糧液價格上“耍酒瘋”,引發同産地小品牌白酒“同醉”。
12月24日,記者在長春白酒市場走訪時了解到,受前期高端白酒漲價影響,同産地白酒品牌從中受益。部分經銷商表示,高端白酒漲價缺貨的現狀,導致市場上同産地品牌銷量提升。業內人士表示,名牌白酒的品牌滲透力,也刺激了同産地其它白酒的銷量。
産地優勢
“現在超市內不少白酒,都是與茅臺、五糧液生産地臨近,或在同一座城市內,消費者在選擇時,對這些也比較在意。”長春紅旗街某超市採購部郭經理告訴記者,在業內大佬們“名聲大振”後,價格一路看漲,小品牌見縫插針,在消費者印象猶存之際,利用産地的趨同,獲取收益。
“茅臺、五糧液賣出天價,同産地的小品牌價卻不高,這也是賺錢的一個秘籍。”貴州某酒廠長春辦事處負責人王海泉表示,傍着産地“借光”賺錢,這已經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要知道現在人們喝酒已經不單是口感,更在意的是酒文化。據他介紹,長春同地異品的白酒數量不少,有的企業生産的白酒甚至都是頭一年上市,少則幾十元多則幾百元,各個檔次均有所涉及。“200元以下白酒賣的最快,與高端白酒塔尖客戶不同,這類白酒忠實消費者還是普通百姓。”王海泉坦言,雖然是同一産地生産的産品,但這些酒無論從品質上還是從口感上,都與正宗的茅臺酒和五糧液酒無法比擬,打着貴州、四川主産區只是酒商賺錢的藉口。
記者在採訪時了解到,眼下市場處於白酒消費旺季,一些酒商正在加入“産地”爭奪戰,開始自己的淘金之旅,有的酒商一個月賺了100多萬。
集群效應
一夜間,全國各地消費者都在指責高端白酒“耍酒瘋”影響了白酒行業的景氣度,不負責任的漲價,傷了“酒友”的心。但在部分酒商眼裏,特別是熱衷産地依託的品牌代理商,卻是笑臉相迎業內大佬的漲價潮。
對此,中國酒業協會張秘書長表示,名酒效應帶動了産地其它品牌的瘋狂,這與産地酒文化繁榮密不可分,家家有酒廠,人人開酒坊,都為這些品牌提供的商機。也正是基於品牌上的幫襯,免費“出名”的願望植入到每個經營者心中,集群效應催生了另類商機。因為這些單盒、禮盒酒價格適中,從100元-600元不等,且包裝精美,所以有不少顧客都會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