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2011宏調方向變奏背後:通脹趨勢將如何演化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27日 09: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關於2011年中國經濟的一切想象,最大的疑慮在於對通脹和經濟走勢的判斷。

  毫無疑問,通脹將是2011年中國經濟的頭號難題。不久前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1年經濟工作的兩大任務均將穩定價格總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歷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多次提到保障農産品供給,但惟獨本屆會議將此作為年度經濟工作的第二大任務。

  那麼,2011年的通脹形勢到底有多嚴峻?物價走勢將呈現怎樣的脈絡?通過對2010年通脹演化脈絡的回顧和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分析判斷,我們試圖描繪一幅2011年通脹動向圖景。

  2010,通脹來“敲門”

  在 《每日經濟新聞》“2010增長投資特刊”中,本報對2010年宏觀走勢的預測得到了事實的驗證。

  在那一期的文章中,本報認為,2010年,中國宏觀經濟最大的隱患將是通貨膨脹。果不其然,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整個中國社會明顯感受到了“通脹來敲門”。

  如果對2010年做個回顧,通過梳理能夠發現,政府部門的核心工作從“管理通脹預期”逐漸向“抑制通脹”平滑過渡。例證之一就是發改委重點工作之一的“推進資源性産品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至今未有大動作。

  早在去年底,國家有關部門一直在強調今年進行資源性産品改革的必要性,在《一季度物價水平總體穩定》的綜述中,發改委還曾提到改革或在二季度進行,水、電、油、天然氣等價格將有一定幅度的上漲。

  但隨著管理通脹難度的加大,考慮到上述改革會對CPI帶來一定增幅,在對社會各方面的承受能力重新判斷後,臨近年底,各地天然氣價格上調方案被緊急叫停,而本應在年底公佈的成品油價格機制調整新方案也被延後。

  出現上述“轉變”源於農産品價格幾乎全面上漲。進入5月,多年未出現價格波動的大蒜、綠豆突然價格大漲,成為“領漲”先頭兵。“蒜你狠”、“豆你玩”橫空出世。

  更多的新“三字經”在數月後不斷被創造:“姜你軍”、“玉米瘋”、“辣翻天”、“糖高宗”、“煤超瘋”、“蘋什麼”……

  儘管上半年CPI數據統計中,通脹走勢未被明確,但“暗戰”已經打響。多個産品價格出現系列增勢直接導致10月CPI達4.4%、11月為5.1%,從“破4”到“破5”,不過是短短30天時間。

  為國內通脹“火上澆油”的是11月美國新一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2)啟動,海量貨幣帶來的流動性直指“輸入型通脹”,導致新興經濟體物價節節走高。中國的通脹壓力和資産泡沫進一步加劇,貨幣政策陷入兩難。

  縱觀一年通脹發展,12月15日央行公佈的《2010年第四季度儲戶問卷調查報告》最能説明其嚴峻性:居民對物價滿意度創下此項調查實施以來(1999年第四季度)最低點,73.9%的居民認為“物價高,難以接受”。

  一樣的通脹,不一樣的原因

  近30年來,我國共經歷了4次通貨膨脹期,週期分別是1988~1989年、1993~1995年、2003~2004年、2007~2008年。

  距今最近的一次通脹發生在2007~2008年,通脹上行週期持續了19個月,CPI從2006年7月的低點1.0%攀升至2008年2月的8.7%,而本輪通脹上行週期則從2009年7月的-1.8%持續攀升至11月份的5.1%,已歷時16個月。

  瑞穗證券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為,對比2007~2008年通脹週期,本輪通脹在6大方面都與上次有相似之處:食品價格助推通脹、非食品價格跟漲、居住價格上漲、PMI購進價格上漲、PPI上漲、全球流動性過剩。但是本輪通脹伴隨著更大的國內流動性,形勢可能較為嚴峻。

  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告訴《每日經濟新聞》,今年的通脹與2007~2008年的通脹不同之處是,當時豬肉價格上漲比較多,這個背景是全世界能源價格大幅上漲,在當時推動了整個跟能源有關的食品價格上漲,一方面是因為在能源價格高漲的情況

  下,有很多國家增加了用糧食製造乙醇的力度,帶動糧食價格的上漲;另一方面,在能源價格上漲的情況下,以石化為原料的,包括化肥、運輸等成本也大幅上升。

  而今年的情況是,儘管世界食品價格也大幅上漲,但這次的主要原因不是能源價格的大幅上漲,而是氣候,包括俄羅斯和中國等國的氣候原因。

  中金公司發佈的研究報告則顯示,糧食、豬肉和蔬菜等農産品價格是歷次CPI持續上漲的主因,但本輪通脹攀升前一年的流動性比前兩輪週期更為充裕。通過對比分析,中金還發現,本輪輸入型通脹壓力小于2007~2008年,而本輪週期中大宗商品價格同比漲幅則依然處於低位,儘管一段時期內外部經濟仍然面臨復蘇的挑戰,但我國輸入型通脹風險大幅攀升的壓力可能有限。

  中金宏觀分析師張智威分析認為,此輪抗通脹的經濟代價將小于2007~2008年。根據測算,如果政策打壓使得通脹回落1個百分點,則GDP回落幅度為0.6%(2007~2008年)。如果此輪週期,政策應對力度不如上一輪那般嚴厲和密集,那麼GDP受拖累的回落程度應介於0.2和0.6個百分點之間。

  民生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滕泰總結説,食品價格上漲是今年CPI飆升的主要原因,一旦食品價格上漲期結束,CPI就會回落。CPI7月後止跌回升,與一季度和二季度連續兩個季度GDP增速高於潛在GDP增長率有關,國慶後通脹惡化是8月和9月連續兩個月需求旺盛、貨幣超發、節能減排等因素受美日新一輪量化寬鬆政策刺激的共振爆發,並不具有持久性。

  “城市化工業化進程造成了農産品供給的減緩與需求的加速上升,農産品供求格局呈現緊平衡格局,這意味著農産品價格可能易漲難跌。”中信建投首席宏觀分析師魏鳳春説。

  2011,通脹將演變

  對於明年的通脹形勢,儘管各方觀點與分析方法並不完全相同,但普遍認為上半年通脹壓力仍持續,而對下半年表示樂觀。中金公司分析,明年通脹將是前高後低的走勢,CPI將從年初的4.5%~5%的水平降到年尾4%以下。

  “分析核心通脹未來的持續走勢,首先要看産出缺口。從近期工業産出缺口的趨勢看,總需求拉動的核心通脹水平仍可控。”

  招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丁安華判斷2011年通脹整體上呈“前高後低”的走勢,即本輪通脹的長度將是CPI在一季度見頂後高位震蕩逐漸回落。

  丁安華判定此輪通貨膨脹的性質是典型的食品價格通脹。食品價格通脹的緣由是由於氣候、災害和減産的原因,為典型的供給衝擊。但供給因素不可持續。而“貨幣超發説”(通過計量分析表面,貨幣供應量傳導到通脹的時滯一般是5~6個季度)也支持本輪通脹的高度和長度應該在2011年的第一季度末或第二季度初達到高位。若加之短期的供給因素相疊加,丁安華認為CPI峰值在季度同比可達5%左右。但全年通脹同比上升僅為3.8%。

  魏鳳春相對悲觀地認為,2011年上半年,我國將受到滯漲衝擊,高通脹態勢難以扭轉。

  “一個值得警惕的現象是10月份居民新增存款減少了7000億元,這在2007年10月也出現過。”魏鳳春提到2007~2008年曾在我國出現的一輪通脹,與現今的兩個時間段比較,相似之處均有居民對通貨膨脹的強烈預期。“通脹的慣性持續期在12~18個月,2010年第四季度通貨膨脹的高企使通脹中樞上移,而造成通脹的結構因素一時難以改變。預計明年四個季度CPI增長率分別為4.6%、4.5%、4.1%、3.4%,全年同比增長4.1%。”

  但滕泰認為現有資源不支持2011年高增長低通脹。“2011年從總需求角度看,CPI不會大漲。”滕泰對經濟增長態勢進行分析後發現,當實際經濟增長率低於潛在經濟增長率一段時間後,總産出才會低於潛在總産出,由於生産潛力沒有充分發揮,價格缺乏上漲的動力甚至出現價格水平下降的情形,反之亦然。而2011年我國潛在GDP增長率約為10%,如果實際GDP增長率為9.2%,將低於潛在GDP增長率0.8個百分點。

  在滕泰勾畫的2011年通脹線路圖中,CPI將出現兩階段回落,最高點為1、2月份,以2010年2月CPI環比上漲1.2%計算,屆時CPI同比漲幅將會達到4.7%。

  “春節後物價的一輪明顯回落不足以持續。”滕泰認為,下半年經濟步入新的增長週期,顯著標誌是GDP同比增速穩定上行,通脹壓力將隨著經濟減速、供給增加、預期好轉和宏觀調控部分緩解,物價明顯回落。預計明年各季度CPI同比漲幅分佈為3.9%、3.9%、3.5%、2.4%,全年達到3.5%。

  回顧2007~2008年的通貨膨脹期,天相投顧首席策略分析師仇彥英錶示,如果用當時的物價指數突破6%當做通貨膨脹標準,2009年至今屬於新的物價上漲期。雖然我國已進入新的物價上漲期,但還不能稱之為通貨膨脹,僅是具有通貨膨脹化傾向。按照規律,在經歷了連續上漲且處於長期均值附近,CPI後期會進入盤整期。

  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也同意這種説法,他認為此輪通脹不會是高通脹,也不會到達2008年的通脹水平。通脹壓力並不大的原因,主要是貨幣政策的收緊和肉蛋供應的基本穩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