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投資者報》分析員 楊秀紅
137
2010-12-27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12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舉行。除了對2011年及“十二五”時期三農工作進行了部署,把穩定發展糧食生産做為明年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此次會議重點研究了加快水利改革發展問題,討論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討論稿)》。
會議提出2011年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大興水利強基礎,狠抓生産保供給,力促增收惠民生,著眼統籌添活力。系統部署今後一個時期水利發展與改革,是這次會議傳遞的一個重要信號。這意味著中央開始著手解決水利等影響全局的薄弱環節和重大問題。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陸學藝表示,預計明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將以農村水利建設為主要內容。“我覺得現在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已經晚了,我們已經吃了多年合作化的老本。”
2010年,我國糧食總産再創歷史新高,達到10928億斤,實現半個世紀以來首次連續“七年增”。但今年乾旱、洪澇、山洪災害覆蓋範圍之廣、持續時間之長、災害損失之重,為1998年以來之最。農田水利投入滯後的弊端暴露無遺,對糧食生産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水利部部長陳雷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表示,“洪澇災害頻繁仍是中華民族的心腹大患,農田水利建設滯後仍是影響農業穩定發展和國家糧食安全的最大硬傷。”
目前,全國有8萬個水庫基本上都是1958年合作化後由集體經濟組織興建的。然而,多年過去了,分散的農民和縣鄉政府興建的水庫不多,而原有水庫中3萬個中小水庫需要維修。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徐小青認為,農田水利建設的重點是小型農田水利(“小農水”),過去國家對“小農水”有三四十年時間沒有進行投資,從2005年才開始重新投入,這將是以後國家投入的重點領域。
專家指出,從更長遠的時間維度來看,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有賴於過去打好了糧食生産基礎,而現在“重新起步”,通過抓水利建設來保證糧食的可持續增産,是為未來幾十年國家經濟的穩定發展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