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26日 11: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證券市場紅週刊
《紅週刊》記者 馬曼然
回望2010年A股市場,政策依然是主導大盤波動的核心因素,無疑,宏觀經濟政策對市場的大趨勢起到了決定性作用,而股市政策也在局部左右著股價的漲跌。
2010年的股市發生了許多大事,首先歷經多年的探討與摸索的股指期貨和融資融券終於推出,不過,它們的到來並沒有給股市帶來預期中的福音,反而被理解為“雪上加霜”,新股發行制度第二輪改革誕生,但高市盈率發行並沒有改觀……2011年呢?
2010股市政策回顧
關鍵詞:融資融券與股指期貨
3月31日,融資融券交易正式進入市場操作階段,截止到12月份,市場規模已經達百億元以上。但絕大多數為融資,融券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其功能在目前階段難以體現。而歷經多年探討摸索的股指期貨,在2010年4月16日正式推出。然而,被寄望為股市穩定器的股指期貨,在推出後不僅沒能起到平滑市場波動的作用。相反,股指期貨在市場出現下跌的時候卻起到了“幫兇”的作用,讓A股“雪上加霜”。從4月16日推出股指期貨到7月1日,這期間是全年股指下跌最為慘烈的階段。
據了解,最早參與股指期貨交易的散戶,如今已超九成“戰死沙場”,雖然股民沒有從股指期貨上撈到多少好處,但中金所和期貨公司卻狂賺了70多億元。值得一提的是,由於中金所推出的首只期指是滬深300股指期貨,市場曾預期大盤藍籌股存在的投資機會將大大多於小盤股和概念股。但事實並非如此,看來投資者曾對股指期貨給予太多的期望,或許是多餘的。
關鍵詞:創業板指數
6月1日,創業板指數推出,2010年大盤雖然下跌,但創業板和中小板卻逆市逞強。然而,創業板二級市場的表現並沒有打消市場的憂慮。從掛牌至今,許多創業板公司因其低增長、高市盈率及超募資金而廣受詬病。業內人士認為,創業板公司的高成長預期雖然是高市盈率的理由之一,但高市盈率的背後更多地是在説明現行新股發行制度的缺陷。
Wind數據顯示,創業板128家公司IPO的平均發行市盈率為66倍,最高發行市盈率達126.67倍;超募資金573.98億元;中小板IPO共211家,平均發行市盈率51倍,最高發行市盈率90.36倍,超募資金1020.12億元。
從今年四季度到明年,都將是創業板解禁的高峰期,而解禁潮的到來是否會促使那些一夜暴富的大股東和集中持股的機構大規模套現,值得我們警惕。
關鍵詞:新股發行改革
2010年8月20日,證監會啟動新股發行第二階段改革。從最初三隻新股的網下詢價過程來看,機構之間的報價區間有所縮小,針對“報價真實難題”的改革成效初見端倪。
然而,時至第二輪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實行兩個月後,“三高”問題再次被擺放在桌面上,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以11月29日發行的星河生物為例,該股的發行價對應2009年攤薄後的市盈率高達138.46倍,被稱為“瘋狂的菌菇”,而這家公司僅僅是一家食用菌生産企業。
在此背景下,業內人士普遍呼籲,上市發行制度市場化,是中國證券市場的必然選擇。由此看來,新股發行制度改革之路依然任重道遠。
2011年股市政策展望
關鍵詞:國際板
國際板推出的言論,在寂靜了近半年時間後,近期又重新提上議程。對此,市場預期,國際板將成為吸引熱錢流動的“池子”,通過IPO這一“閥門”弱化流動性的衝擊。而對於最受關注的時間窗口,諸多市場人士推測明年初國際板相關遊戲規則可能亮相,明年至後年間,隨著籌備工作成熟推進,國際板有望正式落地。上交所理事長耿亮曾表示,紅籌回歸和國際板可以放在一起考慮。
眼下,市場中不少投資者擔憂國際板的推出將導致市場大量擴容,引發二級市場的震蕩。對此,專家認為,今年以來,隨著市場震蕩,A股中諸多藍籌股溢價已經消失出現普遍折價,資本市場定價已經日漸市場化,具備接受國際化的條件。
關鍵詞:B股改革
國際板的交易對象:應該和B股一樣,不但面向國內投資者,同時也面向外國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國際板如果推出,B股將徹底喪失存在的必要。業內推測,國際板推出之時,管理層可能考慮將B股的問題一併解決。而國際板和B股的合併,可能是比較優化的方案。另外,A股與B股合併的傳聞,也幾次引起B股出現短期大漲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