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國新掛牌 整合者角色定位:開啟央企重組新思路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25日 16:1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證券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歲末時分,一個註冊資金為45億元人民幣的新公司誕生。這就是隸屬於國資委的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這個公司不是生産型企業,也不是投資公司,而是央企範圍內從事企業重組與資産整合的一個平臺。也因為這樣,它的出現引起了證券市場各界人士的關注。因為大家都有這樣一種預感:隨著國新公司的運轉,中國的央企重組將開啟新的一幕,並且將對中國的資本市場帶來深刻影響。

  央企重組的三類方式

  眾所週知,央企改革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中的重要一環。多年來,有關方面一直在努力推進央企重組與上市,並且取得了重大的進展。目前,央企重組主要有這樣幾種形式:一個是在央企中分離出部分優質資産先行上市。待條件成熟以後,在剝離不良資産的前提下分階段實現整體上市;還有一個是央企將優質資産注入到旗下的上市公司,通過資本運作實現借殼上市;另外則是優勢央企收購兼併弱勢央企,在對資産進行深度整合以後完成上市。通過這樣的操作,現在央企的數量較過去有了比較明顯的減少,但是質量卻明顯提高,競爭力更是上了一個臺階。同時,相當數量的資産被證券化,達到了保值增值的目的。另外,央企在國民經濟中舉足輕重的地位也得到了鞏固,為推動國家的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但是,毋庸置疑,以上這些形式的央企改革,都需要以規模龐大的優質資産為基礎。同時,各央企之間的協調與配合也是至關重要的。實踐證明,儘管相當數量的央企通過以上這些途徑進行了重組,但同時也有一定數量的央企無法用這些手段來實施整合。特別是一些業績不佳、規模較小、實力較弱,同時所處行業又非關係國家經濟命脈或國家安全的央企,它們的改革就比較困難。因為與那些優勢央企在産業方面的關聯度不高,相互之間的重組也就難以起到資源優化配置的作用。而限于當前實際,這些央企也很難在其它所有制企業中尋找到重組的夥伴。當年,中央要求到2010年,將央企數量壓縮到80-100家。從實際進度來看,時下還剩20家央企的重組沒有完成。要在年底前做完這些事情,顯然已經不可能。究其原因,無非就是原先的重組模式不能夠適應這些央企的具體情況。顯然,這些央企的改革需要另辟蹊徑。而成立國新公司,將其作為央企資産整合的平臺,就是有關方面的一次實踐。

  整合者角色提供新思路

  對於國新公司的職能,有關方面是這樣描繪:持有國資委劃入得到有關央企國有産權並履行出資人的職責,配合國資委推進央企重組;接受、整合央企整體上市後存續企業資産及其它非主業資産,配合央企提高主業競爭力。顯然,在這裡,國新公司更多是充當一個整合者的角色,甚至是在一定程度上在做一些投行工作。有媒體將國新公司稱作為央企重組的“清道夫”,儘管從語義上講未必是很貼切,但是倒也十分形象。應該説,當國新公司具有了對劃入央企的處置權以後,就有可能根據實際情況,對相關資産進行處置,按照優化配置資源的原則予以重組。這樣,不僅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有望跳出過去條塊分割的制約,有重點地推進國資的進入與退出,加快困難央企的整合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