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稅收加減法當首要考量中堅階層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24日 21: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産經新聞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給富人做加法 給中産做減法

  本報記者 張蕭然報道

  在取消營業稅、降低增值稅成為各界共識之際,房産稅和環境稅等一些新稅種也呼之欲出。據悉,這都是“十二五”一攬子稅收規劃的一部分。中國將迎來自1994年稅制改革以來最大規模的稅改。

  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12月19日透露,“十二五”期間結構性減稅將會有實質性的突破,但結構性減稅還有合理的結構性增稅作配套。其中,資源稅應在試點基礎上趁勢擴大區域和稅目覆蓋面,房地産稅改革也應于近中期爭取破題。  

  減稅自然會受人歡迎,而增稅卻讓人心生不悅。在增稅抵消了減稅所帶來的優惠之時,中央政府應該在增稅減稅之間如何著力、在財政支出方面如何偏重,才能更好地維護國民經濟平穩發展和保護納稅人的利益?

  中央財經大學財稅研究所所長曾康華對《中國産經新聞》記者表示,這首先需要民眾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增稅,雖然客觀上會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但這並不是開徵一個稅種的主要目的。

  “‘十二五’時期增加稅收的路線圖逐漸清楚,比如,開徵房産稅和資源稅等。以上稅種調整和建立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為了深化和完善稅制改革,另一方面是為了加強地方財政實力的建設。”曾康華説。

  有業內人士認為,增加稅收並不是關鍵問題,問題的關鍵是增加的稅收偏重於哪部分人群,是中低收入階層還是高收入階層;另一個是政府財政支出偏向於哪部分,是繼續擴大基礎設施投資還是向民生、社保傾斜。

  曾康華也表示,目前我國財稅制度最大的問題就是稅收的不公平,工薪階層承受的稅收負擔比較重。要保護納稅人的利益,就要加強監管,優化徵稅的環境,按照國家稅法公平地徵稅。

  比如,需要對個人所得稅進行改革,目前我國個人所得稅中,中低收入者的稅負過重。不過據知情人士透露,個稅改革有望于明年擇機推出,此次個稅改革並沒有以提高起徵點為突破口,而是對現有的9級累進稅率減少級次和調整級距,減稅力度更為明顯。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教研部教授時紅秀對《中國産經新聞》記者表示,目前中央政府所面對的重要問題是解決收入分配差距過大和居民收入過低,這並不僅僅是減稅的問題,更主要是提高政府的財政能力,讓政府通過財政收入進行再分配,縮小收入差距。

  時紅秀同時也強調,“政府收入在國民收入中佔多大份額是一方面,但政府實行什麼樣的職能可能更重要。如果政府對公民提供的義務與公民上繳的稅收相匹配,那麼,高稅負也是能被民眾接受的。這需要轉變我國政府的職能,減少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增加在民生和社保方面的支出。”

  比如,北歐有些國家遺産稅達到90%多,稅負達到50%。當這些高稅負能夠得到高福利的保障時,這些高稅負並不是負擔,而是這些國家人民享受幸福的一個有力的保障。

  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全年財政收入68477億元,其中稅收收入59515億元。但在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福利等民生方面上的投入卻只有20%左右,不到1萬億元,人均不足700元。

  曾康華認為,這個問題是一個執政理念的問題,財政收入只有取之於納稅人,用之於納稅人,把增加的收入用到民生和社保上,才不會背離稅制改革的意圖,偏離稅制改革的方向。

  減稅固然有益於民生,但更重要的是合理科學有效地分配、運用好稅收,使之真正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這就需要中央政府在保持民眾、企業、地方政府以及中央政府各方利益平衡的同時,做好稅收的一個加減法。

  比如,提高央企的分紅比例,降低民營企業的稅負;提高高收入者的個稅,降低中低收入者的個稅;加強地方財政的財力,適當降低中央稅收的比例;提高財政在民眾和社保方面的支出比例,降低財政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支出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