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23日 13: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長江商報
現在網消息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贠小蘇在國土部日前召開的會議上稱,“要正確認識和解決好住房為主的房地産業的定位。住房為主的房地産業是城市重要的基礎産業,而不應成為重要的經濟支柱産業。”(12月22日《上海證券報》)
無可否認,房地産業至今還是中國經濟的關鍵性産業之一,在本輪經濟復蘇中更立了大功。在嚴厲調控的大背景下,最新的統計數據表明,今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有望達5.3萬億元。而房地産行業還是一個財富高度集中的領域,權錢的交織一直以來問題爭議不斷。這一方面證明房地産對於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是一種警示,泡沫繼續擴展可能導致的危險後果。
正是因此,房地産行業的定位問題,在當前以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依舊是中國經濟社會的重要課題。因為其早已超越了房地産行業本身,既關係經濟增長、金融安全,也關係地方發展,當然更重要的是,它關係公眾住房需求。其實反思歷次調控一直未能跳出“越調越漲”的怪圈,很大程度上即肇因于,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中,房地産的發展戰略定位不明確。
具體説來,調控很難實現中央和地方的統一政策指向,長期的土地收益依賴,實際上造成住房政策舉棋不定,到底是走單純的市場化道路,還是堅持商品房和保障房並舉的雙軌制。在這樣的糾結中,單純要求增加保障房供給,又不能切實解決資金來源和動力保障,商品房市場的需求其實很難緩解。
去年以來,高層曾多次口頭或書面吹風,保障性住房的供給的確在加大,但無論從力度還是速度上講,在龐大的住房需求面前,都依舊是杯水車薪。而本輪經濟危機之後,強力的財政刺激和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並行,使得調控的效果相當有限。為了保增長保穩定,調控之手很容易鬆動。由此可見,調控要真正達到目的,必須扭轉市場預期,打擊房地産投機,取信於民,擺脫簡單的得失思維。
應意識到,如果不借此措施以贏得更多的時間,治本之策何來適時推行可能?按照國土部的要求,土地供應明年將提前轉軌:優先保障房用地供應,特別是要確保明年1000萬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所需用地的供應。這是一個好的轉向,如何落實並確保商品房供地亦有保證,其實並不容易。去年和今年至今的實際情形表明,土地供應和保障房建設任務欠賬一直未能還清。
從根本上説,要恢復住房的基本生活需求屬性,就必須保證保障房供應和普通商品房價格的穩定二者都不偏廢。但這必然會觸動更多的既得利益,要避免陣痛持續過久引發的各方制肘導致調控流産,應及早確定房地産的戰略定位,讓市場和地方都恢復理性預期。當然,房地産行業的定位轉變,涉及複雜的制度變革,這包括稅收制度、土地制度、保障房建設制度、政府考核制度等等。
但許多國家的實踐證明,在城市化過程中,合理分配土地收益,滿足人們的基本住房需求,保證與收入比對應的房價長期合理穩定,是能夠做到的。現在的問題就是,狠下決心實現房地産戰略定位的轉向。我們樂觀地認為,堅持先易後難、分步實現地推進房地産定位轉變所需的制度變革,既能消除房價泡沫,又能實現市場、經濟、金融的平穩。
◇ 本報評論員 銀玉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