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老問題遇見新革命:車企三大賽場同時鳴槍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22日 09: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近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顧問沈寧吾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和目標是:汽車工業保持穩定增長,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自主品牌産品在國內市場佔據主導地位,建成世界汽車出口重要基地和出口大國,全面提升在世界汽車工業中的地位。

  “未來五年是一個關鍵期,正好是中國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的一個重要階段。”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董揚看來,“十二五”期間,中國汽車市場規模、産銷規模的進一步擴大會為企業進行自主研發、推進新能源汽車産業化提供有力支撐。而在合資品牌與自主品牌此消彼長的博弈中,如何在未來5年中使中國汽車産業實現質的突破,將是各大車企闖關“十二五”必須直面的問題。

  自主研發下重金

  據媒體報道,“十二五”規劃中有一項目標是:自主品牌乘用車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50%,其中自主品牌轎車市場佔有率達到40%。這是關於自主品牌市場佔有率的表述,第一次寫入我國汽車産業規劃。

  “應該快到開花結果的時候了。”一位業內資深媒體人對記者説,經過市場增量和企業在合資過程中的資金、技術積累,“十二五”應該是大型汽車企業重金投入自主車型研發時期,不論是依靠自身技術積累還是通過購買海外技術進行自主創新,業內期待許久的自主車型創新成果或許能在這一時期內集中爆發。

  事實上,以“國家隊”為首的大型國有汽車企業在制定各自的“十二五”規劃時,都將提高自主品牌國內市場份額作為重要內容,併為此不惜重金。

  “十二五”期間,因“耐住寂寞20年”而備受業內爭議的一汽決定將加速自主品牌乘用車研發體系建設作為集團做實自主事業的戰略重點,通過投鉅資在長春建立系統、完整、高效的國內一流乘用車研發基地,來統一自主品牌乘用車研發資源,提高自主品牌乘用車産品的市場競爭力、品牌影響力和盈利能力。

  一汽副總工程師兼技術中心主任李駿曾滿懷信心地向記者表示,為了完成2015年集團500萬台整車銷量、産品20%市場佔有率的兩個硬性指標,一汽將拿出1500億元經費,保證每年推出不同新車,提升一汽整車産品的市場佔有率。

  未來5年,在自主品牌車型研發上長期處於空白狀態的北汽集團將全力打造具有自主創新能力、擁有自主核心技術和國際影響力的自主品牌。北汽方面稱,“十二五”期間,北汽將把9大平臺上的20多款全新車型陸續推向市場,到2015年,自主品牌乘用車生産能力爭取達到70萬輛。依託收購薩博技術和産品平臺開發的北汽自主品牌乘用車將在未來5年內陸續登場。

  除此之外,以吉利、長城為代表的“遊擊隊”也為擴大各自的生産規模不惜重金。吉利已放出豪言,要在2015年實現整車産銷量200萬台,通過與國際知名汽車設計公司、國內科研院所合作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而長城汽車未來5年內,將在天津、保定等地開建新的生産基地,總投資額超過200億元。

  産能競賽應對結構調整

  作為“十二五汽車産業發展規劃”草案起草方,中汽協保守預測2015年中國汽車産銷量將達到2500萬輛,佔世界汽車産銷量的30%。“如果按照15%的增長速度來看,假如今年中國汽車産銷量達到1700萬輛,那麼2015年將是3400萬輛的規模,整整翻一番。”董揚在一次“十二五規劃”思路討論會中大膽預測。不過,董揚也許沒有想到,他的大膽預測在各大車企公佈的未來5年産能規劃中仍略顯保守。

  目前,上汽透露的“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佔據未來20%市場份額的目標,即中國市場在2015年實現3000萬輛銷售成績的話,上汽至少銷售汽車600萬輛。一汽集團2015年的整車銷售目標是500萬輛。東風汽車儘管尚未發佈規劃,但據知情人士透露,依照東風汽車的計劃,保守銷量至少在400萬輛以上。長安汽車集團在首次公佈的“T138”計劃中,將2015年的銷售目標從原來的260萬輛提升至450萬輛。這樣四大汽車集團2015年的總體産能規劃接近1950萬輛。

  如果加上奇瑞、吉利、長城、比亞迪規劃的200萬輛級別,江淮、華晨的150萬輛規模,以及北汽、廣汽300萬輛的保守估計,前12家主流汽車企業2015年的規劃産能已經超過了3500萬輛。

  對這12家主流汽車企業而言,未來5年激烈的産能“軍備”競賽背後,是國家對汽車産業繼續實行結構調整、兼併重組戰略下的企業佔位思想。

  在11月啟動的北京現代第三工廠奠基儀式上,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就直言不諱地指出,“中國汽車企業正在進入體系競爭力比拼時代”。彼時,剛剛閉幕的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了十二五規劃建議,規劃草案明確指出,未來5年,中國汽車産業將從過去的做大規模轉向做強實力,計劃未來形成2至3家産銷規模超過300萬輛,4至5家産銷規模超過150萬輛的汽車企業集團。

  顯然,在尚未形成具體的評判標準之前,産銷規模成為評定一家汽車企業未來5年內行業位次的唯一標準,這就意味著産能之爭對企業而言不僅關係到行業位次的升降排序,更重要的是它很可能與企業未來的發展命運息息相關,畢竟誰都不想在兼併重組的遊戲中成為弱者。

  新能源技術儲備各有側重

  作為汽車行業“十二五”規劃草案制定的重要參與者,董揚希望到2015年,中國汽車燃油消耗總量增加不超過50%,新車的碳強度排放量能下降30%,這就意味著未來5年,國家為推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將採取多管齊下的策略。

  目前,汽車行業“十二五”規劃對新能源産品的發展思路是:各種混合動力乘用車年産量將達到乘用車總産量的10%-15%,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實現商品化,各種純電動乘用車年産量達到乘用車總産量的3%-5%,燃料電池汽車小規模示範運行,各類替代燃料汽車在有條件地區全面實現産業化。

  “所有能節油的技術都要採取,要鼓勵節油、鼓勵小型化,純電動和混合動力技術都要發展。”在董揚看來,作為戰略性新興産業,從全球對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經驗上來看,目前還沒有一條技術路線有明顯優勢,所以在未來5年內,只要能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發展哪種技術路線由企業來決定。

  從目前幾大車企公佈的“十二五”規劃方案來看,車企在推動新能源汽車産業化方面各有側重。上汽將燃料電池轎車作為新能源汽車的研發重點,計劃到2015年實現燃料電池汽車規模化生産,其中先生産的1000輛燃料電池轎車將在北京、上海、大連等城市率先上市銷售,並將整車成本降到50萬元以內,以保持上汽在燃料電池方面國內領先地位,同時力爭用5年時間將上汽新能源車市場佔有率提升到20%。

  在此基礎上,上汽確定的未來新能源路線圖為:瞄準汽車驅動的電力化,推進燃料電池汽車研發升級和示範運行,重點加快推進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産業化的同時,繼續抓好傳統內燃機和動力系統。目前,上汽旗下上海捷新動力電池系統有限公司將在電池系統的産業化發展上形成突破,預計2012年,公司將建成6000套Pilot的生産線。

  以強混技術切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一汽,制定了“從兩頭向中間”發展的電動汽車戰略。已經成立的一汽電動汽車公司,未來將承擔電動汽車市場導入特別是前期小批量導入的使命。未來5年,一汽將主攻電動汽車的零部件系統,為純電動車專門設計底盤、整車結構,並著手做電動汽車總成的自主研發,計劃用3-5時間將電動車的核心部件之一——電機開發並生産出來。

  在電動車領域一直以強勢姿態示人的比亞迪汽車則希望用3-5年時間,開發出一種“比亞迪法”,將礦石、工業硅、高純硅、多晶硅、硅片、太陽能電池、模組、太陽能電站,做整套産業鏈整合,降低電動車生産成本,使比亞迪在儲能電站、電動車和太陽能三個新能源領域中均有所突破。

  不過,目前中國車企的新能源産業化之路進展並不順利。作為國內第一款量産的混合動力轎車長安傑勳今年銷量為零。這個已悄然停産1年的車型,現在仍無明確復産時間表。“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産業化之路仍需政府大力扶持,只有企業與政府聯手行動,才能為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化創造環境。”長安汽車副總裁龔兵對記者表示。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助理秘書長葉盛基認為,由於缺乏充分的試驗驗證與改進,“十二五”期間,我國新能源汽車産業仍處於培育期,純電動汽車真正大面積推廣使用還有一段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