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時評:公車數量怎麼成了不便回答的問題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21日 07: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燕趙都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曹林

  大城市治理交通擁堵,公車永遠是一個繞不過的問題,因為數量眾多並缺乏約束的公車,是製造擁堵的罪魁之一——— 可各大城市的治堵方案中,享受著公車利益的官方,都在刻意回避著這個問題。官方越是回避,民眾越是緊追,北京就是如此。政府提出了一堆限制私車使用的措施,民眾追問政府有多少公車,對於網民普遍存在的這個疑問,有關部門表示“不便”回應,並透露“這個問題很敏感”。(12月20日《京華時報》)

  這個“不便回答”,讓納稅人很無語。其實無須政府回答,早有專家根據各種數據測算出了北京公車的數量,甚至測算出了全國公車的數量:全國公車數量約為300萬至350萬輛,每年公務用車消費支出約為3000億元—4000億元。甚至連每輛車每年維修花多少錢,用油花多少錢,公用私用司機用各佔多少比例都算得清清楚楚。這一次所以要政府給個準數,一來這是納稅人應有的知情權,花納稅人的錢買車,買了多少輛車起碼要告訴納稅人吧;二來既然政府承諾“公務車零增長”,總得告訴公眾現在有多少輛車,才能監督是否真的沒有增長。否則,所謂“零增長”不完全成了政府自説自話自我監督?

  一句“不便回答”,噎得公眾淩亂不堪。本該讓公眾一目了然的公車數量問題,怎麼就“不便回答”呢?

  最大的可能,是不願回答,害怕説出來的數字會讓公眾大吃一驚——— 原來政府竟背著納稅人用稅款買了這麼多的公車。公車這麼多,難怪首都的交通擁堵不堪,難怪財政總是很差錢,難怪一到教育、衛生、社會保障那裏就沒錢了。他們也不敢回答,害怕數字公開後會遭到公眾批評:公車改革改了這麼多年,又是公務補貼,又是限制數量,一番折騰後,可數量上不降反升,拿了車補後的官員仍享受著公車的待遇,給官員發了車補,部門的車繼續買。付出巨大成本後改革絲毫未有進步。

  如果是正當的公務開支,當然是不憚于公開在陽光之下接受民眾監督的;如果開支不正當,花得不明不白,更不該花,就缺乏公開的底氣和勇氣了——— 這可能是“不便回答”的最根本原因。

  然後的可能是,無法回答,連政府都搞不清楚各部門的公車到底有多少輛。公共財政失去控制,不僅是納稅人控制不了,連政府都控制不了,各部門在車輛上的增加已經失去約束。上面不批錢買車,部門會截留和擠佔其他的款項用來買車(正如審計報告所顯示的,教育部門會截取教師工資,民政部門甚至敢截取救災款);沒有撥款可以截留的,部門還有亂收費亂罰款所積累的小金庫,可以用來配套豪華的公車。這種失控下,政府都無法統計各部門到底一共有多少輛公車了。

  再有的可能是,不屑回答。他們沒有覺得這是納稅人應該知道的信息,不覺得這事應向社會公開,官員開什麼車,用多少車,這不是老百姓應該知道的。正像在官員財産公開制度上,有官員會理直氣壯地反問記者:為什麼老百姓不公佈財産?這種官本位的傲慢在不少官員身上根深蒂固,他們對民眾敦促其政務公開的吁求有一種強烈的逆反心理,覺得不公開是天經地義的事。

  官員一句“不便回答”,公眾拿他沒有任何辦法。憲政、民主、知情權、政務公開之類的概念,在一句強硬的“不便回答”面前都成了浮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