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尚福林:股權分置不是無準備之仗 不敢拿市場冒險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20日 10: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證券市場週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股權分置改革是一場歷史性變革,規範整頓資本市場,改革新股發行制度,積極推進多層次市場建設和金融創新,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下一步必須有意識地在推進制度改革中著重培育市場機制。

  【《證券市場週刊》記者 李德林 《財經》記者 喬曉會】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通常,業內將這一天定為中國資本市場正式建立之日。

  至今,中國資本市場成立已整20年。

  正是當初一批有理想的留學歸國青年、金融家及政府官員,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走到一起,以滿腔的熱情,為中國資本市場的建立奔走東西。

  在姓“資”與姓“社”的爭論氛圍下,中國資本市場小心翼翼地開始了。

  上交所、深交所先後正式建立,以1992年中國證監會成立為標誌,資本市場成為中國金融系統中的獨立一極。

  監管體系不暢、法治很不健全、理念無從談起,中國資本市場趟過了混亂的時期。以深圳“810”事件、“327”國債等驚心動魄的事件為典型,早期證券市場的參與者,經歷了“血”與“火”的考驗。

  進入新世紀,中國資本市場逐漸走向法治化,股權分置改革也掃清了資本市場發展的最大障礙。機構投資者大量增加,市場規模不斷壯大,多層次市場、新的交易機制不斷建立。

  到2010年11月底,A股市場上市公司2026家,總市值超過26萬億元, 躍居全球第二。

  資本市場的建立,為中國經濟、金融市場化發展提供了規範的硬約束環境,帶動了國有企業改革、國有銀行改革,同時對稅收、會計、法律等方面的規範發展均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20年發展成績斐然,但畢竟時間短暫,當前仍有諸多不足之處:各市場參與主體理念不成熟、法制體系不完善、市場機制不健全,等等。

  在資本市場建立20週年之際,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接受了《財經》雜誌、《證券市場週刊》的聯合專訪,就資本市場的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解剖。

  ——編者

  進入12月份,慶祝中國資本市場成立20週年的氣氛漸濃。有關資本市場的大小論壇,必提及資本市場成立20週年。

  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的主管機構,中國證監會也在積極圍繞這一主題組織各種活動。而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自然成了近一段時期最忙的人,參加各種論壇,出席各種慶祝活動。

  這位在2002年底臨危受命、出任中國證監會主席的金融官員,已經在其任上工作整八年,成為中國證監會歷任主席任期最長的一位。

  尚福林上任後異常低調,面對市場下跌,一言不發。實際上,尚福林正在就資本市場的一系列問題低頭調研。股權分置,成為資本市場進一步發展的最大障礙,也是最難逾越的大山,市場因此形容尚福林“坐在了火山口上”。

  直到2004年1月,國務院發佈《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國九條”出臺,發展資本市場首次提升到國家戰略任務的高度。

  2005年5月,股權分置改革啟動,隨後尚福林公開強調,“開弓沒有回頭箭”,以此向市場表示其決心。券商三年綜合治理、股權分置改革等一系列硬仗,為尚福林給外界留下了“鐵腕”的印象。

  這位一直在中國金融系統工作的官員,雖然屢屢在不同層級出任要職,但極少接受媒體的採訪。

  2010年12月15日下午,尚福林在其辦公室所在的北京金融街富凱大廈20層的會議室,接受了《財經》雜誌與《證券市場週刊》的聯合採訪。

  採訪期間,尚福林始終面帶微笑,即使遇到尖銳的問題,也平和回答,還時常以身邊的例子解釋資本市場的種種現象。給人的印象與“鐵腕”絲毫無關。

  常與尚福林接觸的人形容,其性格“外柔內剛”,似很貼切。同時,也有人説其很“講政治”。

  在將近兩個小時的採訪裏,尚福林回憶了股權分置改革過程中的諸多困難,暢談了資本市場發展的關鍵問題、違法違規現象的治理及市場化改革的思路。

  尚福林表示,股權分置改革對他而言,並不是無準備之仗,“開弓沒有回頭箭”不是胡説的,而是做了很多調研。“我不敢拿這個市場去冒風險。”尚福林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