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中國車企爭相競購賓法 謹防車市洋設計“水土不服”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7日 20: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産經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本報記者 劉紅霞報道

  繼吉利成功收購沃爾沃後,日益壯大的中國車企再度燃起對海外收購的熱情。中國車企收購的將不再是整車或汽車零部件企業,而是汽車生産的靈魂鏈條——汽車設計公司。

  據意大利媒體11月份報道,曾經為多家中國車企擔任車型設計的意大利著名汽車設計公司Pininfarina(賓尼法利納,簡稱“賓法”),或將反過來被中國車企收購。北汽、華晨、江淮等數家車企有意競購賓尼法利納。賓尼法利納目前正在收集潛在購買者的意向,尚未對此予以公開置評。

  在國內,很多自主品牌車型嚴重缺乏成功的車型設計,這導致我國自主品牌在早期的車型生産上有著嚴重的模倣痕跡。這次海外競購被業內人士譽為“中國本土汽車業在設計空白上的一次突圍”。

  渤海證券汽車行業分析師馮衝在接受《中國産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次海外競購從整車到設計公司,表明本土汽車企業已經開始意識到核心技術的重要性。目前國內汽車設計研發水平整體偏弱,收購賓法,可以從中吸取技術、促進研發、提高內涵、提升競爭力等,是有利於本土車企發展的。”

  然而,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黎雪榮在接受《中國産經新聞》記者採訪時卻表示:“這次競購並不能説是一個進步,不排除是由於賓法名氣所吸引的因素,單憑這個案例,不足以反映出觀念上的轉變。實際上,賓法已將主營業務從汽車設計轉向電動汽車研發和生産,因此轉型後的賓法或許不能再稱之為汽車設計公司。”

  早在2009年初,擁有79年曆史的賓法就宣佈放棄未來所有和其他汽車公司合作的機會,在現有的合同於2011年到期後,將不再接單新車製造與設計業務,並聲明以後的賓法將只生産電動汽車。這也就意味著,國內車企目前即使購得賓法股權,也只能利用其電動車研發的資源。

  “賓法轉型電動汽車研發和生産,雖然吻合我國産業發展的政策和方向,但是賓法並不具備電動汽車生産的經驗,而且收購賓法的財務風險也較大。另外,從中國企業收購國際知名汽車公司的經驗來看,收購後的整合和運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往往失敗案例居多,因此中國企業收購賓法需要格外謹慎小心。”黎雪榮説道。

  馮衝也表露出相同的擔憂,他表示,“汽車設計這個行業的技術更新很快。收購回來,雖然技術都歸國內所有,但是後續的研發能力還需接著投入。一旦國內只是收購回來,不再進行後續的研發,一味地吃老本是撐不了多長時間的。”

  近幾年來,在自主品牌蜂擁至國外尋求“洋設計”的同時,國內的獨立汽車設計力量也開始崛起。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有近50家跨國公司的研發中心落戶中國,自主品牌設立的研發和設計中心更是數不勝數。相比于賓法等國外的汽車設計公司,國內汽車設計公司的價格優勢更加明顯,也更加適合中國本土汽車品牌的低價競爭之路。

  正是由於賓法的汽車設計業務相比中國汽車設計成本過於昂貴,使得競爭力大大降低,客戶減少,虧損增加,因此賓法才將主營業務從汽車設計轉向電動汽車研發和生産尋求新的出路。“即使中國汽車企業收購了賓法,也很難使得其設計成本下降,也難以吸收其設計理念。”黎雪榮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