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何東:人民幣謀求國際化不能忽視風險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7日 18: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財經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何東認為,商業銀行進行項目融資以及中國企業在境外用人民幣進行直接或間接投資是人民幣投資的重要載體

  【《財經》記者 方璐】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總裁、博源基金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何東認為,商業銀行進行項目融資以及中國企業在境外用人民幣進行直接或間接投資是人民幣投資的重要載體。

  2010年12月17日,《財經》年會“2011:預測與戰略”在北京舉行,何東在“深化中國金融改革”一節發言時表達了上述觀點。 “人民幣國際化主渠道是以人民幣支付的進口,在餘額順差情況下,人民幣國際化還需通過資本賬戶有序進行,”何東説。

  何東認為,商業銀行進行項目融資以及中國企業在境外用人民幣進行直接或間接投資是人民幣投資的重要載體。

  “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中國金融機構和中國資本走向國際的過程,以人民幣進行海外投資,才能使海外的人民幣資産産生收益,以資本、投資帶動貿易,才能使‘走出去’的人民幣常駐海外,而不是立馬掉頭。因此,人民幣進行投資是非常重要的過程,”何東説。

  何東分析,深化國內金融改革,除要繼續完善金融市場的政策框架,還要進一步加強中國金融機構的競爭力。中國企業在公司治理結構和風險管理方面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如果要取得更矚目的成績,則需要一套“非常好的激勵機制”。

  何東認為,人民幣國際化能夠為中國金融機構加強競爭力提供更大、更廣闊的舞臺,在亞洲和世界舞臺上競爭,有利於中國金融機構學習和採用最先進的管理和金融技術,為他們提高效率和服務職業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與此同時,發展境外人民幣市場還可以提高價格發現的效率,促進産品創新。何東分析,從歷史經驗看,英美銀行和英鎊、美元國際化過程,也是國際金融體系創新黃金期。從中國自身的經驗來看,香港H股市場和境內A股市場並行發展,也促進了中國資金融通效率,為中國企業的成長和壯大做出了重要貢獻。

  然而,人民幣謀求“走出去”不能忽視其中的信用及流動性風險。何東強調,銀行在國外開設支行、本地借貸等業務需要注重其中的風險。銀行資本準備必須吸收國外資産帶來的損失。從宏觀審慎角度看,監管機構可把銀行負債表中的國際部分限制在一定比例內,或將增長比例限制在一定範圍內,抑或把貸款限制在銀行資本的一定範圍內。

  何東説,假設人民幣日後在境外流通達到了非常龐大的規模,那麼外國商業銀行人民幣的流動性“實際上也需要中國的中央銀行來進行協助”。因此,他認為,當人民幣在國外的流動變得非常廣泛的時候,為人民幣資金提供一個相繼安排,就會變得很有必要。

  “這種安排可以通過央行和國際機構進行直接交易的方式,或者通過他們本國的中央銀行,通過貨幣互換方式來進行,”何東説。

  《財經》年會由《財經》雜誌、《財經網》主辦,自2004年開始舉辦以來,每年吸引大批高級政經官員、國際組織要員、企業領袖以及中外知名經濟學家積極參與,聚焦來年的世界經濟、政治、社會、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事件和發展趨勢,深入分析時事熱點,精確解讀國策趨勢,積極探討産業前景,被譽為關於中國經濟走向最具權威性和前瞻性的國際思想交流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