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北京治堵的規劃之思:“睡城”帶來擁堵煩惱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7日 09: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之聲《新聞縱橫》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提要】由於交通過於擁堵,天通苑早早就得了一個“添堵苑”的別稱,等到人們結束了一天的擁堵,回到家中,已經夜深人靜,所以又被稱作“睡城”。為了緩解交通擁堵,北京市頻頻出招,但是上班、上學、看病……如果不進城,幾乎啥事兒都幹不成。城市規劃的缺失,讓他們做出了為北京“添堵”的無奈選擇……

  在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的2010全球城市排行榜上,北京憑藉城市規模、經濟實力、商業活動等綜合影響力入圍前15強。然而,今年7月,國內多家媒體評選的“中國十大最幸福城市”,北京卻榜上無名。城市的交通惡化,成了損傷北京居民的幸福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北京,不少人住在城郊,而工作卻在城內。他們每天以極慢的速度,往返于進出城區的路上,成為北京擁堵困局的製造者,和受害者。即將出臺的治堵新政能否讓他們看到走出困局的出路?請聽特別策劃《求解北京擁堵困局》第五篇《規劃之思——“睡城”如何帶來的擁堵煩惱》。

  12月16號,北京遭遇了十年來的最低溫度,氣溫達到零下11度。早晨7點零2分,家住北京天通苑社區的宋先生一手拎包,一手抓著一個吃了一半的麵包,匆匆鑽進了自家的汽車。他説,今天太冷了,起床稍微慢了點兒,就錯過了天通苑出行的黃金時間。

  宋先生:沒事兒的話就晚點兒走,躲開高峰,有事兒頭7點就得殺出去,差十分鐘七點必須殺到立水橋,如果你殺不出去,這一段兩站地,大約得走四十分鐘,如果七點之前,大約也就是十分鐘就能殺出去。

  宋先生一連串用了一個動詞——“殺”,精準的描述了天通苑居民開車上班、突出重圍的場景。7點38分,在天通苑進城的必經之路——立湯路上,記者乘坐的出租車30分鐘前進了不到3公里。

  由於交通過於擁堵,天通苑早早就得了一個“添堵苑”的別稱,等到人們結束了一天的擁堵,回到家中,已經夜深人靜,所以又被稱作“睡城”。

  飽受堵車困擾的天通苑居民自發組織了“地鐵站口爭奪戰”,最終讓地鐵13號線和5號線“雙軌落戶”,然而,公共交通的建設並沒能阻止交通擁堵的進一步惡化。

  居民何先生:很多開車的人,他過去發現地鐵通了,都坐地鐵,後來發現擠得上也上不上去,下也下不來,這些開車的人就繼續開車。像現在五號線,我擠起來都費勁,更不用説上了年紀的和那些小姑娘。

  在北京,天通苑僅僅是一個縮影,回龍觀、通州、大興、房山、亦莊,都建有或正在建設龐大的公共交通網絡,然而,這些位於城區周圍的大型“睡城”,仍然每天不停地上演著潮起潮落一樣的擁堵高峰。

  為了緩解交通擁堵,北京市頻頻出招,“限行”、“限購”、“擁堵費”等史上最嚴厲的治堵措施也開始在坊間流傳。然而,和“睡城”的居民聊聊天,您就會發現,這些措施並不能打消他們駕車出行的決心,因為,上班、上學、看病……如果不進城,幾乎啥事兒都幹不成。城市規劃的缺失,讓他們做出了為北京“添堵”的無奈選擇。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認為,生活在睡城裏的百萬人口每天的兩次大遷移,是北京擁堵現狀的關鍵原因之一;“睡城”,已經成為治理交通擁堵不可回避的城市痼疾。

  建一個衛星城,只是作為居住區,把他的居住和工作生活完全割裂開來,來回奔波,形成睡城。

  從13號開始徵求意見的《北京市緩解交通擁堵徵求意見稿》中,綜合措施第一項,就是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日前公佈的《北京市十二五規劃的建議》也提出,鼓勵就近就業。

  然而,對於絕大多數天通苑居民來説,就近就業只是一紙空談。

  記者:政府提倡就近就業,您覺得天通苑這邊有什麼就業機會呢?

  居民:沒有,幾乎沒有,都是小商小販,沒有什麼大的公司。

  天通苑擁有30多萬人口,超過澳門總人口的一半,被譽為“亞洲最大的社區”。然而,方圓十公里內,沒有一所企業園區,甚至沒有一家成規模的寫字樓。

  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尹稚告訴記者,天通苑和回龍觀等成為“睡城”的最大教訓,就在於城市規劃的缺失。

  在城市新區拓展的過程中最基本的道理,就是應當盡可能做到“職住平衡”,就是一個新區開發時,不應當僅僅提供居住場所,還應該提供就業場所。

  按理説,天通苑的房子可比城區便宜多了,為什麼企業、單位不願意落在天通苑呢?天通苑居民孫先生自己開了一家小公司,原本打算選址在天通苑附近。可是,他最終還是選擇了進城。政府部門都在城裏,公司要是設在天通苑,辦事兒就太不方便了。

  孫先生:不是説我今天要串親戚,太堵了,能不出去就不出了。這是沒辦法,要辦事兒,人家規定就這幾天辦事兒,你不辦就不行,而且就在城裏。

  北京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尹稚認為,政府一直在號召疏解中心城功能,向新城發展,然而,政府職能卻遲遲不願離開城區。

  尹稚:政府職能應該優先疏散,所有的政府職能都紮在舊城裏面,政府不走,企業是靠政府辦事兒來活著的,你不走,怎麼可能帶動他走?北京市最好的醫院和學校絕大部分都在四環以內,你動員來百姓出去工作、出去生活,怎麼可能?他們的醫療、教育問題怎麼解決?

  天通苑居民何女士每天都要6點起床,因為她要保證在7點半之前把兒子送到20公里外的中關村第一小學。當記者問起“為什麼不就近就學”時,她反問記者:“你有沒有孩子?”

  何女士:等你有孩子你就知道了,為什麼讓孩子那麼遠去上學,因為學校好,昌平的教育肯定不如城幾區,所以送孩子進城上學,太不可避免了。

  有人説,北京這座城市就像一張大餅,四環、五環、六環,再加上河北正準備著力打造的“環北京經濟圈”,眼看這張大餅越攤越大,核心功能卻都在餅中心。如此一個國際化大都市,治理交通擁堵,城市規劃將是無法避免的思索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