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7日 06: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胡俞越
二十年風雨歷程,我國資本市場經歷過輝煌,也遇到過挫折。伴隨著中國經濟成長,它正一步步地從新興走到繁榮,又從繁榮走向成熟。中國期貨市場在取得全球第一大商品期貨市場的同時,滬深300股指期貨又填補了金融期貨的空白。回首過去,展望未來,中國期貨市場正在規範中逐步走向成熟,經歷著由量變到質變的期貨市場正在邁入新紀元。同時,我們清醒地認識到了缺陷和不足,只爭朝夕的緊迫感正在推動著資本市場前進的步伐,穩健、快速地邁向新的起點。 當前,風險管理産生價值的觀點已被廣為接受,利用以期貨為代表的衍生品熨平企業經營波動已成潮流:在世界500強中利用衍生品管理風險的企業佔比達90%以上。在經濟全球化和市場化改革不斷推進背景下,風險在世界範圍內不斷傳遞,經濟發展與經濟波動相生相隨。美國次貸危機導致的“蝴蝶效應”使企業進一步明晰風險管理的價值,利用期貨套期保值管理風險在後危機時代熱度大增。
大範圍集中競價使商品期貨價格具備極高的公允性,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國家制定政策的參考之一。有研究指出,大部分商品現貨價格受期貨價格影響甚至引導,信息流和資金流在期貨市場交集融匯,期貨市場定價中心的功能日趨明顯。
2010年4月16日,滬深300股指期貨上市交易並平穩運行,昭示中國大陸進入金融期貨時代。股指期貨連接證券市場和期貨市場,從而賦予期貨以更多的金融屬性,不僅為中國期貨市場的質變提供歷史機遇,也為期貨市場更好地服務國民經濟提供保障。
站在當前時點上回顧期貨市場的發展歷程,我們不難發現,規範發展是伴隨著期貨市場成長的關鍵詞。期貨市場深度廣度不斷延伸,服務實體經濟功能顯現。商品期貨品種體系基本健全。期貨公司全面發展,行業競爭力得以提升,“十一五”期間取得全行業盈利,期貨公司註冊資本、凈資本規模、保證金、客戶數量等大幅提升。法規框架逐步形成,監管體系基本理順,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五位一體的監管架構,分類監管和綜合測評提升期貨公司競爭力。在經歷金融風暴洗禮,期貨市場作為國民經濟穩定器作用顯現。
在此背景下,國務院的“國九條”提出“穩步發展期貨市場”的指導思想,期貨業真正進入高速發展階段,今年推出股指期貨是監管層對期貨市場規範程度的一種肯定。應當説,期貨市場平穩、有序地發展離不開市場各方努力,期貨業協會承擔著部分市場監管和協調職能,為此做了重要工作。
期貨市場和期貨行業仍有許多問題,諸如期貨公司單一經營模式限制期貨行業競爭力提升空間;利益分配機制不均衡,大交易所小公司的格局有待改變;期貨法規體系尚不健全,市場監管效率有待提升;投資者結構不合理,培育機構投資者任重道遠;套期保值觀念落後;期貨市場對外開放步伐緩慢,建設國際定價中心遭遇瓶頸制約等。這需要通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創新發展加以解決。
2010年即將過去,“十二五”規劃的號角正在吹響。我們相信,在“十二五”期間,只要我們進一步增強大局觀與責任感,完善、拓展、深化期貨市場的功能發揮,不斷提升行業服務國民經濟的能力和水平,中國期貨市場必將完成由做大到做強的“質”的飛躍。相應地,中國經濟質量將大大提升,中國經濟戰略轉型將順利實現。
在“十二五”期間,中國期貨市場戰略定位與功能定位需進一步提升,繼續促進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功能實現;加快期貨市場立法進程,規範期貨市場快速健康發展;完善監管體系,降低監管成本,提高監管效率,促進期貨市場協調健康發展;完善期貨品種體系,提升市場運行質量和功能發揮;創新期貨公司業務模式,積極推進期貨公司諮詢業務、資産管理業務、境外代理業務、自營業務,促進期貨行業做大做優做強;積極培育機構投資者,改善期貨市場投資者結構;加快對外開放步伐,把中國因素轉化為中國力量,努力建設國際定價中心。
中國期貨市場正邁入由量變向質變的新紀元,市場各主體正在創造和感受歷史。我們相信,未來的五年乃至十年,中國將從經濟大國走向經濟強國、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從金融大國走向金融強國。大國崛起強國夢,中國期貨市場任重而道遠。
作者簡介:胡俞越,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教授。中國期貨業協會特聘專家,上海期貨交易所産品委員會委員,新華社特約經濟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