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雜談:容積率之辯與宜居理念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6日 16: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金羊網-羊城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廣州觀察

  上周,楊箕村地塊公開掛牌定於明年1月18日出讓,標誌著楊箕村改造即將進入開發階段。這個2011年土地出讓第一拍,卻因其設定的6.18超高容積率和競投出讓條件引起一片質疑聲。針對質疑,廣州市三舊辦專門舉行新聞發佈會,稱楊箕村改造的容積率沒有超過最高指標,政府也沒有通過改造掙錢,18.8億元成本筆筆有賬可循。(相關報道見本報今日a16版)

  容積率簡單説就是建築面積的毛密度,越高容積率意味著樓房建得越密、越高。在一個超高容積率的規劃中,人流、車流和物流高度擠在一起,居民的生活還能保持多高的質量呢?新型的生活之所,可能不過是在“現代版的城中村”而已。專家們擔心的是,如果城中村改造一味考慮開發商利益和土地出讓收益,則容積率的攀升就不可避免的了。這種擔心並非空穴來風,目前,楊箕村改造容積率6.18,已經高於獵德村改造後容積率的5.2和琶洲村改造村留用地容積率的5.5。照此發展,某些地段的容積率突破6.5,甚至7.0,估計用不了多久。

  “宜居城市”一直是廣州這座城市的追求目標,併為之努力。在寸土寸金的珠江新城,政府舍得血本,留出大片空地,劃出花城廣場,讓公眾在這個城市客廳流連難返。這是值得盛讚的。然而,不可能指望處處花城廣場,但無論是城中村還是舊城改造,或是一個小區一條街路的改造,人們對宜居的需求從來都是沒有間斷的,沒有須臾缺席的。

  今天的城市空間,早已不是自然概念的空間,而是利益之爭的空間,是某種政治經濟博弈的産物。土地、地底、空中,甚至光線,都關聯著各方利益。在一個設定超高容積率的地方,人們將找不到足夠的空間去搞綠化,找不到足夠的空間去建兒童活動場所,去搞健身房、運動場或是游泳池,去建設社區圖書室等等,代步的小汽車也恐怕找不到地方停放,逼仄的電梯裏永遠是陌生與緊張的感覺。在有限的象徵性的配套設施中,必是處處人滿為患,處處與人相爭,生活節奏在這裡沒有放慢,人們照樣沒有好脾氣。這樣的環境,不是我們城市改造要實現的環境。

  城市是城市人的城市,而不僅僅是開發商的城市,也不僅僅是職能部門的城市。因而,作為城市的主人,市民有權利對可能影響他們生産生活的規劃表達意見,參與制定,起碼要在其中佔有一定的位置。楊箕村改造規劃設定的容積率,引發專家“炮轟”,而面對“炮轟”,政府及時出來回應解釋,這都是健康的城市政治生活中的應有之態。楊箕村的容積率究竟高不高,在理性的辯駁中當能顯出真相。若每一次重大的市政工程,都有專家、民眾、政府等多方充分參與的互動與博弈,並達成最佳調校,則廣州離宜居城市會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