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首破戶籍限制 北京公租房惠及“外地人”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6日 10: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從“十二五”開始,北京市部分外地戶籍人口將能享受到公共租賃住房。

  北京市住建委14日表示,“十二五”期間,北京市新開工建設住房中,保障性住房將佔60%,公租房將佔公開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的60%。對一些産業園區和企業,政府可提供相應的政策、土地方面支持,使其能用自有土地建設公租房,為其從外地引進的人才和外地來京務工人員提供公共租賃住房。

  這也意味著,北京市的公共租賃住房將首次向外地戶籍人口開放,公租房也將成為首個打破戶籍限制的住房保障品種。業界分析認為,在北京的示範效應下,其他城市或陸續放開公租房的戶籍限制。

  公租房首向“外地人”放開

  公共租賃住房是去年才提出的概念,晚于經適房、限價房、廉租房等其他住房保障形式,其目的是解決城市“夾心層”的住房問題。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大力發展公共租賃住房”,預示著其建設規模將逐步擴大。按照住建部的計劃,明年全國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建設規模將達1000萬套,同比增長72.4%。新增的420萬套住房中,公共租賃房將佔主要部分。

  按照北京市的規劃,部分産業園區和企業員工將成為首批受益者。據了解,産業園區和大企業的員工數量較多,除外來務工人員外,還有不少“海歸”和高校畢業生,他們大多數沒有北京戶籍,且收入有限,即通常所説的“夾心層”。

  按照現有規定,公租房的供應對象主要是“具有本地戶籍的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但包括中國房地産研究會副會長顧雲昌在內的專家建議,公共租賃住房應不受戶籍限制。

  事實上,公租房開放戶籍並非沒有政策支持。住建部、國土部、發改委等六部委於今年6月出臺的 《關於加快發展公共租賃住房的指導意見》規定,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將新就業職工和有穩定職業並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外來務工人員納入供應範圍。

  多數分析人士認為,當前公租房覆蓋的城市外籍人口規模較小,但“打破戶籍限制”的意義在於,非城市戶籍人口也將享受到住房保障政策的惠及。

  由於外來人口較多,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建設公租房的規模相對較大。據了解,除北京外,上海也在醞釀打破公租房的戶籍限制,即“擁有上海市居住證,連續繳納社會保險金達到規定年限”的,即可申請公租房。

  “我國住房保障政策的最大問題在於,為城市創造GDP和稅收的非城市戶籍人口,無法享受到住房保障政策的優惠。”北京某國企開發商表示,在北京的示範效應下,其他城市很可能陸續放開公租房的戶籍限制。

  企業建房或獲政策傾斜

  産業園區和企業建設公租房,讓人不免想起房改前的 “集資建房”模式。知情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租房建成後,其産權仍歸企業和園區所有,但不排除政府回購的可能性。

  據了解,當前北京市的公租房建設中,除部分由政府興建外,多數由開發商配建,政府通過一定的回購價格收購。但由於涉及資金和産權問題,不少業內人士建議,由非營利性社會機構籌資建設並運營。

  上述人士表示,對於公租房的建設、産權和經營問題,北京市住建委和其他部門已初步擬定出一套方案,並將提交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審議。

  在該方案中,還包括對産業園區和企業的優惠政策,比如,參與建設公租房的企業,將享受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等稅種的減免;參與建設公租房的企業和産業園區,能夠較容易獲得土地使用權,土地出讓金可延緩繳納;另外,企業和園區也可以有條件地變更現有工業用地性質,用於公租房建設。不過,在最初的運行階段,這些政策優惠不會全面鋪開,僅向較具規模的産業園區和部分大企業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