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警惕保障性住房成權力尋租新渠道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5日 21: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産經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本報記者 張世祥報道

  近日,有媒體報道《北京海淀限價房搖號結果遭質疑,房管局未予答覆》,其中稱,“11月22日,房管局在官方網站和區政府網上,對限價商品房輪候家庭意向登記情況進行了公示, 12月1日下午,網上直接出了搖號結果。”購房人丁先生認為,海淀區房管局的搖號程序涉嫌違規。

  在此之前,也有媒體披露,河南省鄭州市首批限價房,房價將比周邊商品房便宜20%左右。不過,首批限價房屬於定向建設,主要面對公安幹警中的無房家庭。

  而這樣的定向銷售折射了一種危險的政策走向——權力者比普通百姓更容易享受政策紅利。其實鄭州首次限價房定向銷售的對象如果換成別的公務員,議論聲也會很多,這其實是人們對權力的一種天然警惕。相比普通百姓,公務員手握權力,也擁有更多社會資源。與此相對應,他們利用手中的資源交換利益的空間也就越大,好的制度安排,應該是儘量壓縮權力者這種資源換利益的空間,而不是反而進行放大。

  “鄭州市首批限價房定向銷售給無房警察的政策,恰恰放大了人們對這種“權力換利益”的猜想,也極大損害了限價房政策賴以存在的公平基礎。這種公共政策“權力溢價”的傾向,實在是危險。”北京中允律師事務所商宏冬律師對《中國産經新聞》記者表示。

  其實,雙限房內部認購不是偶然事件,北京北五環的“觀林園”雙限房項目也曾曝出內部認購的問題等。“只要搞定住房保障部門,過了公示的環節,後面騙購雙限房的問題,就不難了。”一位開發商對《中國産經新聞》透露。

  中國政法大學不願具名的一位教授在接受《中國産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幾年,北京市住房保障建設工作進展迅速,大量保障性住房房源入市,也為某些部門和個人提供了權力尋租的新渠道。大量的保障性住房建設帶來了很多後續問題,例如分配是否公平、管理問題等。

  目前,房地産業內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地方政府都把建設限價房等保障性住房作為政績的考核指標,然而現在房地産開發過程中地價、材料、人工等費用的漲價讓利潤走低,有的開發商甚至想放棄開發限價房,有關部門就必須“哄著”開發商建房子,這就為腐敗權力尋租提供了機會。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兼職教授徐滇慶認為:在轉型經濟中,市場機制與過度的政府干預必須同時並存。如果不加約束,權力就會在市場上尋求自己的價值,這就是我們通常説的尋租。賦予部分政府官員的權力越大,尋租的空間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