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5日 09:5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證券日報
近日,有媒體報道國內食用油企業再現停産現象,業內擔心此情況會導致春節食用油供應緊張。之後,市場一片譁然,擔心“柴油荒”之後上演“食油荒”。
12月13日,發改委網站刊文稱此報道嚴重失實,目前食用油企業生産正常,原料庫存非常充足,元旦、春節期間國內食用油市場供應是完全有保障的。
而12月14日,該媒體又發佈聲明稱該報道有數據、文字和錄音作為物證,內容屬實。一時間,食用油企業是否陷入停産困境一事顯得撲朔迷離。昨日,《證券日報》記者採訪的多家食用油生産企業和行業研究員均表示,“停産説”根本不成立。
多家公司否認停産説
最先被傳的是北方地區食用油生産龍頭匯福糧油集團因虧損而停産。而事實並非如此。
“目前公司生産經營一切正常。”匯福糧油集團辦公室的有關工作人員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他還表示,大豆加工除了産生豆油,還會産生豆粕,主要供飼料廠用。前幾天停産跟大豆價格上漲和限價等沒有任何關係,主要是由於儲存豆粕的倉庫太滿,運輸緊張造成的停産,現在已經就近解決了豆粕的問題,這一情況解決之後公司馬上恢復生産了。
而在A股市場上,與食品油生産有關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東陵糧油和金健米業。
東淩糧油前身為東淩糧油,主營製冷壓縮機的生産與銷售,由於行業競爭加劇,近年來一直處於虧損或微利狀態。2009年12月,公司資産重組終於收官,將全部製冷相關資産置出,與控股股東廣州東淩實業集團旗下的廣州植之元油脂實業有限公司100%股權進行置換,由此變身成為內資食用油行業規模僅次於中糧集團的産業龍頭。
公司是國內唯一一家以進口大豆為原料的油脂加工企業,主業為大豆加工,主要産品包括大豆油、豆粕和大豆分離磷脂。
據了解,目前東淩糧油大豆壓榨産能220萬噸,其中南沙基地150萬噸、新塘基地70萬噸。實際産能利用率80%,可壓榨176萬噸大豆、産出豆粕139萬噸,豆油33萬噸。
有熟悉東淩糧油的分析師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公司食用油生産並未發生停産的情況。
除了東淩糧油,金健米業也生産一部分食用油。
金健米業公開資料顯示,金健米業的主導産品有菜籽油、米胚油、米胚調和油、食用調和油、花生調和油等。
金健米業的董秘謝文稱,目前,公司食用油這一塊生産正常,並且最近一兩個月的生産量還比較大。
“不管是限價令,還是大豆價格上漲對幾大食用油巨頭來説都不會造成停産,它們可以通過大的量來控製成本。”一家營銷機構的分析員説。
大豆價格上漲
食品油企業仍有利潤空間
近段時間以來,有關部門多次向市場投放國家儲備的大豆和食用油,食用油價格迅速下挫。中華油脂網監測數據顯示,今年11月11日,天津一級豆油價格每噸10500元—10600元,12月10日,該價格已降至每噸9620元~9650元,每噸下降約1000元。
而讓食用油企業頗為“難過”的是,進口大豆價格卻並沒有隨著國內食用油價格的跳水而走低。根據中華油脂網數據,12月10日,廣州黃埔港進口大豆價格每噸4150元,與11月11日的價格相同,浙江寧波、江蘇張家港、山東青島、天津等進口大豆的分銷價格也與一個月前基本保持一致,每噸僅有50元—100元的降幅。
因此,有企業稱,食用油的生産已經虧損,是停産的主要原因。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周思然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面對大豆等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國內食用油企業的利潤空間逐漸被壓縮,但總體來説食用油企業仍然存在壓榨利潤。企業停産現象可能是個別企業的短期行為,在壓榨利潤尚存的情況下,企業多選擇限産,停産的可能性較小。
她還指出,目前國內食用油企業仍然存在利潤,但利潤較為微薄,每噸進口大豆壓榨利潤為100元以上,國産大豆壓榨利潤為50元/噸左右,後期利潤空間是否再次被壓縮,主要取決於大豆等原材料價格,若後期大豆等原材料價格再度上揚的話,國內食用油企業的利潤將再次被壓縮。
此外,食用油企業停産應屬於個別企業的短期行為,一些小企業生産技術落後、管理運營水平較低,原材料的上漲對其影響較大,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虧損。目前大部分中小企業目前仍持著觀望的態度,可以肯定的是,大型企業必定會保證企業的正常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