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時評:反對收取擁堵費成公眾集體態度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4日 19: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公眾為何反對收取“擁堵費”

  張海英

  為進一步緩解北京交通擁堵,方便廣大市民出行,北京市治理交通擁堵綜合措施13日起開始徵求民意。據悉,緩解交通擁堵綜合措施主要包括六個方面:完善規劃、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加快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力度;改善自行車步行交通系統和駐車換乘條件;進一步加強機動車管理;提高交通管理和運輸服務水平等。(12月13日《新京報》)

  有意思的是,北京“治堵”六大手段中沒有收取“擁堵費”這一條,但一句“研究重點擁堵路段或區域交通擁堵收費,擇機實施”,讓輿論關注重點都放在了“擁堵費”上面。而且,網友幾乎是一邊倒地反對收取“擁堵費”。其實,不僅是北京市民反對“擁堵費”,2006年杭州調研收取“擁堵費”就招來一片反對聲,最後不了了之;再如,廣州政協委員擬提案徵收“擁堵費”,引來的也是反對聲浪。

  據相關報道,1996年底韓國首都開徵“交通擁擠費”,汽車通行量減少了9%,其中小轎車減少了53%,通行速度提高了一倍。另外,葡萄牙首都裏斯本、英國倫敦等城市以及新加坡等國家已經通過徵收擁堵費緩解了交通緊張情況。被實踐證明可行的“擁堵費”,為何在中國一而再、再二三地遭遇公眾反對呢?

  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隨著中國進入汽車社會,收取“擁堵費”觸及龐大的有車一族利益,反對聲浪必然不低。現在,許多車主沒有意識到佔用有限的公共資源就要付出一定成本,沒有意識到交通擁堵不僅降低了個人事務的效率,同時也降低了公共事務的效率,所以對“擁堵費”會産生直覺的排斥。

  反對收取“擁堵費”的也有部分無車族人士,他們反對的理由,與反對政府在其他方面收費或新設立新稅種的理由差不多,即稅費負擔過重,而稅費支出卻不太透明,公款浪費隨處可見。更重要的是,憂慮收取“擁堵費”之後,擁堵情況並不見好轉,只不過是政府又多了一項財源。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公車數量太多,“擁堵費”只對私家車有制約作用,對公家花錢的公車缺乏制約作用。

  另外,道路設計、道路施工、交通管制等問題也是交通擁堵不可忽視的原因,而這些問題在多次“治堵”行動中不見改善,收取擁堵費並不能解決這些問題。以筆者經常通過的北京朝陽路為例,修修停停持續了好幾年不見完工。再如,很多路段三天兩頭“開膛破肚”,也給交通添了不少堵。

  在宏觀層面,城市功能定位和城市各區域功能定位存在不少問題也會造成擁堵。以北京為例,北京過去是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這種定位本身就把很多社會資源、公共資源匯聚在北京,而近年來北京又宣稱,要建設有國際影響力的金融中心城市,“中關村”這個中國IT中心也在北京,加上醫療教育等各種資源都集中在北京,大量人口向北京聚集,不擁堵才怪。而且,北京各區縣定位仔細觀察也相當雜亂,互相有交叉。可以説,城市功能定位也對交通擁堵産生了巨大影響,網友自然要反對收費“治堵”了。

  當“擁堵費”被理解成政府增收的手段、當“治堵”抓不住“牛鼻子”、當“治堵”只將視野集中于交通領域,反對收取“擁堵費”就變成了公眾的一種集體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