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家樂福拒漲價 康師傅斷貨一月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4日 12: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上海商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商報記者 葉堯 郭羽

  康師傅方便麵的漲價要求在家樂福遇阻後,上月初對家樂福做出了斷貨的決定。商報記者昨日走訪發現,康師傅方便麵斷貨風波波及家樂福上海門店。綜合多方消息分析,看似簡單的漲價問題背後,斷貨事件更多的是暴露了零供雙方的慣有矛盾。

  碰了釘子

  康師傅向家樂福“斷供”

  今年11月1日起,康師傅提高了部分方便麵産品的零售價。根據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的公告,納入漲價範圍的産品為旗下營銷佔比達三成的“經典袋面系列”,每包零售價由2元調整至2.2元,其他方便麵産品售價維持不變。康師傅方面稱,漲價原因在於原材料成本壓力的上升“已達到臨界成本的邊緣”。

  但康師傅部分方便麵的漲價舉措在家樂福受到了阻礙。商報記者了解到,家樂福河北一家門店最先反對康師傅在自己的賣場內上調價格;之後,家樂福在中國的所有賣場均拒絕上調康師傅方便麵的價格。因為雙方協商未果,康師傅便停止給家樂福供貨,至今已有約一個月。

  據了解,在2007年那輪方便麵行業的全面漲價中,家樂福是幾大主要超市賣場中最後漲價的。家樂福的零售實力強大,沒有其他國內零售企業在要貨量上可與家樂福抗衡。方便麵供應商,尤其是本土供應商的實力相對較弱,他們多數時候都選擇了接受。誰也沒想到,這次家樂福卻碰到了康師傅這樣的釘子:市場上還沒有出現過像這次康師傅對家樂福斷貨長達一個月的先例。

  有業內人士稱,作為對康師傅斷貨的反擊,家樂福方面提出與康師傅的年度協議不再繼續。現在,康師傅與家樂福需要重談年度協議,目前雙方的談判還在僵持階段。

  商報記者昨日從家樂福中國區公關總監陳波處得到的回應是,在目前通脹的背景下,家樂福考慮到穩定物價,暫未同意康師傅調價,因此出現斷貨現象。家樂福正與康師傅積極協商,爭取早日重新上架。

  受此影響

  上海家樂福已斷貨半月

  康師傅停止向家樂福供貨的情況已經影響到了上海。昨天中午,商報記者在家樂福曲陽店看到,方便麵的貨架上已看不到康師傅的身影。“紅燒牛肉麵”,“小雞燉蘑菇”等近十個品種的貨架上都貼出了“此貨暫缺”的標簽。

  超市促銷員告訴商報記者,店內的康師傅半月前就開始斷貨,“我們接到的通知説,康師傅要將方便麵提價,家樂福不同意,雙方在價格上沒有談攏,所以康師傅停止向家樂福供貨。另一方面,聽説家樂福和康師傅之間的供貨合同到期了,雙方要重簽合同,目前還沒有具體説法。”

  該促銷員還説,康師傅方便麵在店裏一向賣得很好,一個月的營業額近11萬元,其他品牌的方便麵一個月只能賣到一兩萬元。所以康師傅斷貨對超市方便麵的營業額影響挺大。至於何時能重新補貨,該促銷員表示起碼要等一個星期。

  商報記者昨日在易買得、世紀聯華等部分大型超市調查發現,這些超市均不存在康師傅方便麵斷貨、缺貨的現象。

  此外,目前在天津、北京、重慶、廣州等地的家樂福也出現了康師傅斷貨、缺貨的現象。天津家樂福仍在供應康師傅方便麵,但都是庫存商品;北京、廣州等各大家樂福門店的康師傅大部分斷貨,只有少數集中庫存,仍在進行最後銷售。

  當事方回應

  康師傅:爭議和調價無關

  對於家樂福因拒絕漲價而被斷貨的説法,康師傅方面有截然不同的意見。昨日,康師傅在給予商報記者的官方回復共有三條,第一條就是“我們相信此次爭議應與我司産品調整無關”。康師傅方面表示,除了家樂福,該公司産品在各個通路仍正常銷售,此次事件不至於影響消費者購買康師傅産品的便利。至於和家樂福爭議的具體情況,康師傅方面稱,此次事件牽涉兩家廠商的協議,基於商業慣例,不便片面進行評論。

  這一簡短的回復雖然不能説明所有問題,但至少表明,康師傅和家樂福的矛盾並不僅僅在一次部分産品能否調價10%的問題上。知情人士告訴商報記者,事實上康師傅和家樂福正在洽談年度合約。康師傅認為家樂福制定的條款苛刻,“不僅僅是進場費的問題,有的甚至是相當的‘霸王’”。

  據透露,康師傅希望上調的不僅僅是方便麵的零售價,還包括給通路的供貨價格,但這點沒有得到家樂福的認同。“供應商和通路之間本來就有一個博弈的過程,以前雙方有過爭議,但沒有像這次(斷貨)這麼激烈”。該人士表示,在康師傅進駐的各家通路中,唯有和家樂福的合作是虧損的,“賠錢的話,規模再大、賣得再多也沒有意義”。

  照此判斷,儘管有門店規模優勢,但家樂福對康師傅而言已算不上優質客戶。相反,康師傅從去年開始在中國方便麵市場的份額就超過了50%,在容器面、高中價袋面領域的市場份額更在70%左右,方便麵龍頭企業的地位給足了談判的籌碼。

  記者觀察

  年底成了零供矛盾“爆發期”

  商報記者 葉松

  前不久,聯華超市封殺卡夫食品的事件還沒有結果,康師傅日前停止向家樂福供貨的新聞再一次將由來已久且不斷升級的“零供矛盾”在公眾面前曝光。

  衝突後果是兩敗俱傷

  業內人士表示,每年這個時候都是零售商和供應商簽訂年度合同的密集期,各種“零供矛盾”都會集中爆發。“康家事件”表面上是家樂福考慮到穩定物價,沒有同意康師傅的漲價要求,實質上仍然是零供雙方在下一年度合同的博弈上沒有達到一致的表現。

  據了解,“聯卡”事件的雙方至今沒有絲毫和解的跡象,而且很有可能向壞的方向發展。強硬的聯華超市可能對卡夫的食品從“下架”,升級至“清場”,徹底斷絕與卡夫的零供合作。

  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零供矛盾的表現方式動輒“下架”、“斷貨”、“清場”,結果造成零供雙方兩敗俱傷。商報記者此前曾經對“聯卡”雙方的損失做過報道,而“康家”雙方的損失也不言自喻,康師傅的大宗包裝方便麵在家樂福的銷量最大,如今康師傅丟失了這一塊“肥肉”豈不痛心?

  博弈中強者開始發威

  據了解,“聯卡”、“康家”之間的矛盾只是零供矛盾的冰山一角。零售商與供應商之間關於交易條件的博弈、衝突,導致供應商的商品被零售商封殺、供應商停止向零售商供貨的事件屢見不鮮。

  商品要進駐超市、商場,一般有兩種途徑,一是租地,一是返點。因為現在供貨渠道多,零售商佔據著主導地位。在消費品普遍供過於求的買方市場,供應商想進駐品牌超市,談判地位明顯處於下風。

  據業內人士分析,現在社會的輿論對零售商濫用優勢地位,進行不公平競爭、妨礙公平競爭、不正當退貨、濫收費用、延遲支付供應商貨款等行為譴責較多。而零售商在激烈的行業競爭面前,承受的市場壓力也越來越大,稍有不慎就有被競爭者壓垮的可能,唯一的出路就是擠壓供應商的利潤。小的供應商在強大的零售商面前只得忍氣吞聲,而一些強勢供應商在零供博弈中不甘下風,康師傅此番向家樂福挑戰就是典型的例子。

  雙方應理性尋求和諧

  業內專家建議,作為零供關係中強勢一方的零售企業來講,應該把眼光放遠,盲目封殺供應商不利於建設自身的商品供應鏈,只會陷入惡性循環。

  對於供應商來説,應認清零供關係發展規律的不可抗拒性,不要一味期盼政府的過度干預。對營銷控制權和品牌的爭奪是零供博弈的趨勢,供應商在市場競爭中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在零供博弈中實現自我生存和健康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長期遭零售商壓制的供應商現在有些開始另謀出路了。隨著電子商務、目錄銷售、團購等新興零售模式的興起,渠道的可替代性正在增加。由於商超利潤微薄,一些供應商主動放棄了部分商超渠道,選擇在諸如專賣店、電子商務網站等新興渠道投入更多資源。

  零供力量對比已發生微妙變化。一些國內商超的盈利模式很大程度上依賴供應商所交的費用。在新渠道模式的衝擊下,超市未來需要改變思路,通過提高物流、倉儲等各個環節的效率來提高利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