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中行H股配股結束 未來兩年無再融資項目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4日 08: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隨著H股配股的結束,中行為時1年的再融資終於畫上了句號。中行相關負責人13日對媒體表示,未來兩年內中行不會再啟動再融資項目。與此同時,工行和建行的H股配股也即將完成。

  根據上週五(12月10日)于香港聯交所公佈的配股結果,中行配股有效認購股數約為75.3億股H股,相當於H股配股股份總數約99.1%,涉及16.5萬份申請。額外配股方面,中行收到11.4萬份申請,共226.8億股的額外H股申請,當中共6838萬股獲配發,H股配股所得金額為208.3億港元,A股供股所得金額為417.9億元人民幣,兩市合計再融資數額接近600億元人民幣。

  算上中行此前在A股進行的總額為400億元的可轉債再融資,該行已經完成了今年1000億元的再融資計劃。中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兩年內中行不會再啟動再融資項目。

  一波三折

  雖然結果完美,但中行再融資的歷程卻可謂一波三折。

  年初,在公佈了A股可轉債和H股配股計劃後,中行董事長肖鋼曾在兩會時表示中行在發行完可轉債後,短期內在A股不會再融資。可是,中行又在7月2日公佈了其A+H股的配股計劃。

  從最初的A股可轉債和H股配股到最後的A股可轉債和A+H股配股,中行融資計劃的改變一度招致市場的強烈反彈,彼時媒體紛紛以“中行食言再融資”為題形容此次再融資計劃的更改。但由於大股東承諾全額認購增發的股份,且中行只需要從A股融資15億元,H股180億元,市場的情緒又逐漸平息,而中行可轉債也于6月成功發行。

  在此之後,中行A+H股配股銜枚疾進,7月3日配股方案董事會決議公告,8月20日股東大會審議通過,10月22日獲證監會發審委審核通過,10月28日獲得證監會核準批文,10月29日A股配股正式啟動,11月9日繳款結束,11月18日A股配股股份上市,而H股的配股也于上週五正式結束,從公告A股可轉債預案到完成A+H配股共前後歷時10個半月。

  可轉債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中行此次採用的A股可轉債和A+H配股的模式開創了中國銀行業融資的先例。

  中行內部人士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此之前,A股可轉債市場的總體規模只有100億,中行400億元的可轉債既是A股市場最大的最融資項目之一,又實現了可轉債市場的跳躍式發展。他對記者表示,可轉債模式一方面是銀行再融資的有益探索,另一方面對轉債市場起到了改變結構、促進升級的作用。

  根據監管層的規定,可轉債在轉股前補充附屬資本,轉股後補充核心資本。有分析指出,A股可轉債短期攤薄效應有限,長期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股東價值,而這種方式也被認為比較適合中國銀行資本需求的現狀。

  但目前銀行股的低迷並沒有給可轉債的持有人帶來相應的回報,根據昨日(12月13日)股價,中行A股價格為3.21元,但是中行轉債的轉股價格卻是3.88元,債券持有人如果現在轉股的話,就會承擔17%的損失。

  再融資思考

  某券商銀行業分析師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技術上説,此次中行再融資的過程可謂完美,但是通過不斷再融資來補充資本的模式卻值得業內思考。“如果銀行業只是單純通過擴大放貸規模來獲取息差利潤的話,其規模的增加必然導致資本的消耗,那麼銀行再融資就會不斷進行。”

  其實,不僅規模的增加會導致資本消耗,銀監會即將引入的新監管協議也被認為會提升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要求。有分析師曾經指出,如果按照現在銀行每季度兩位數的增長規模測算,那麼兩三年後,銀行資本金必然需要繼續補充。

  上述分析師指出,解決問題的一個辦法是引入資産證券化。

  “銀行好比一艘漁船,在船頭不斷進沙丁魚的情況下,你必須不斷把船變大,但是如果有了資産證券化,你就可以在船頭進魚的同時,船尾出沙丁魚罐頭。”

  資本充足率是指資本總額與加權風險資産總額的比值,當銀行貸款增加時,其風險資産總額會上升,從而導致資本充足率下降,在進行資産證券化後,相應的貸款會打包出表,這樣即使貸款規模增加,風險資産上升,銀行資本充足率也不會受到影響。

  不過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後,金融業對於資産證券化已經更加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