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標準化不足 中國外貿每年損失超萬億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4日 08: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宋雪蓮|北京報道

  本來可以賺10萬美元的一批出口燈具,因為中國企業將發貨單證上的國家碼寫成了三位數而不是聯合國標準的兩位數,貨物便被某國當地海關計算機系統排除在外,貨物一壓就是三個月,不僅沒有賺到錢反而大大損失了一筆。

  這樣的情況並非孤例。據2009年廣東省外經貿協會針對廣東外貿企業的調查顯示,每年總額達4000億美元的外貿生意,因為對國際貿易標準的不了解而造成貨款無法回收的比例就達5%,總額約200億美元。“這個誤差率是國外的20倍。”商務部許可證局高級工程師、原駐外商務參讚孟朱明告訴《中國經濟週刊》。

  “由於我國出口企業對國際貿易標準缺乏了解,單證、標簽等不符合國際標準造成的滯關、壓倉、退貨等事件,使得我國在國際貿易程序簡化與標準化方面每年的實際損失合人民幣1萬億元以上。”孟朱明説,“這些損失在國際上居首。”

  11月25日,國家發改委培訓中心會同國家質檢總局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啟動國際貿易標準化推廣應用項目。發改委培訓中心主任杜平表示,希望該項目的實施,能夠部分甚至全部挽回我國目前在國際貿易程序簡化與標準化方面的損失。

  單證費超外貿企業全部利潤

  達2000億美元

  國際貿易中的單證,是指在國際結算中應用的單據、文件、證書等,憑藉這種文件來處理國際貨物的支付、運輸、保險、商檢、結匯。

  據孟朱明介紹,國內現有的60多萬家進出口企業,因對國際貿易程序簡化和標準化缺乏全面、系統的了解,常常由於不符合國際標準(慣例)、單貨不符(單證與實際貨物經核實不一致),造成滯關、壓倉、退貨、貨物損毀等事件。

  除了因此造成的損失,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的一項測算還顯示,僅國際貿易單證的費用平均就佔到國際貿易額的8%。其原因是,與國內貿易相比,國際貿易的單證數量繁多、處理費用高昂。

  “做一單國際貿易,要涉及生産、訂購、銀行、保險、運輸、運輸代理、進口、出口(轉口)等45個機構出具的近360份單證。”孟朱明告訴《中國經濟週刊》,“如果今年中國的國際貿易額達到2.8萬億美元,那今年我國在國際貿易單證上的支出將達2000億美元以上。這甚至超過了現有外貿企業的全部利潤。”

  單證的繁雜也是很多外貿企業人員難以完全掌握的。

  “以電熱毯為例,它的海關編碼是6301.1000,6301是毯子,1000是電熱的。如果後4位是2000,那就是羊毛做的。如果在6301.2000後面再加10變成6301.2000.10,就是指羊毛長度不超過3厘米的羊毛電熱毯。”大連柏瑞德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解庶告訴《中國經濟週刊》,“現在企業大都處於低成本運行階段,人才缺乏,甚至很多外貿企業的老闆都不懂國際貿易規則,同時也不了解國家對進出口業務的要求,所以很多中小型外貿企業會將具體的通關辦理委託給國內一些報關公司或國際物流企業去做。

  解庶坦言,外貿企業管理不健全、利潤太低,國家對進出口管理制度不透明,各級海關及海關人員對管理規定的解讀不一致等,都是造成標準化不足的重要原因。

  孟朱明告訴記者,甚至有海關官員説,為什麼要標準化?沒有標準海關才會説了算。

  單證標準化居貿易技術壁壘之首

  據孟朱明介紹,國際貿易涉及許多國際國內的法律、法規、協議、慣例,目前已經基本完備。但是,國際貿易還要涉及到許多複雜的程序和機構,除了進出口商、運輸部門、保險公司、海關及其報關代理機構、銀行、碼頭、商品檢驗機構、政府和其他官方機構之外,還要涉及到語言、貨幣、時差、空間差異、貿易慣例的衝突等問題,同時更要涉及到各種各樣的國際貿易單證。“這些就是所謂的技術壁壘。”

  “單證標準化壁壘位列國際貿易技術壁壘之首。”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院長王忠敏告訴《中國經濟週刊》,“據WTO的數據顯示,技術壁壘已成為阻礙國際貿易的最大障礙,而技術壁壘的表現形式通常就是標準。”

  “在聯合國統一標準之前,全球幾百萬家外貿企業手工各做各的單證,相互之間無任何聯絡,數據亦無法交換。”孟朱明介紹説,鋻於國際貿易標準中各個國家經常有不同的標準,聯合國貿易簡化與電子業務委員會(UN/CEFACT)從上世紀60年代初就開始從事國際貿易程序簡化和標準化工作,研製出了第一個國際貿易程序簡化標準《聯合國貿易單證樣式》,並於1981年以建議書形式在聯合國框架內推薦使用。

  隨後,聯合國貿易簡化與電子業務委員會陸續推出了33個建議書、7套標準和5套技術規範,形成了一套全球統一的貿易便利化措施和標準,“目的就是使貿易過程簡化並減少其中産生的糾紛。”孟朱明告訴記者,“這套標準已經在世界各國開始應用,直接促進了國際貿易的快速發展。新加坡1994年率先使用這套標準,已經把一單國際貿易的報關時間從80小時縮短為12分鐘,傳統手工製作單證的時間從30小時縮短為30分鐘,大大提高了生産效率,從而成為名副其實的貿易強國。即便是非洲的一些國家,他們在標準單證方面也做得比國內要好。”

  孟朱明還舉了一個形象的例子來説明標準的重要,一次他們出訪德國,就因為一個成員的箱子超大無法通過安檢設備,而被當地安檢人員打開一件一件查,最後誤了航班。

  “我們的對外貿易大而不強,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沒有重視標準。”孟朱明説。

  國內貿易標準化工作中斷10年

  單證標準化有多重要?在孟朱明看來,迄今為止仍有很多外貿行業人員意識不到。

  “比如很多企業把自己的商標圖形等所謂的嘜頭弄到單證上去,不被計算機識別,但是貨物在國外出問題的原因並沒有人告訴你,所以企業不斷出錯。”孟朱明説,“更可怕的是,我們一代一代的從事國際貿易人員還都是這樣被‘培訓’出來的。”

  “聯合國的33個標準建議書時時發佈、時時維護,可是我們遵循的很多標準都是10年、20年才修訂一次,遠遠跟不上發展。國家的《職業資質標準》和《中國職業大典》裏,國際貿易領域還是空白。”孟朱明説。

  據專家表示,由於我國對國際貿易簡化和標準化重視不夠,相關工作已中斷達10年之久。同時,全國1000多所設有國際貿易專業的大專院校中,至今沒有一本有關國際貿易標準化的教材,也沒有一所院校設有國際貿易標準化教學科目,更沒有相關培訓。

  王忠敏告訴記者,由於聯合國關於國際貿易標準化的建議書和標準眾多,又都是英文版的,對於中國使用者來説是非常困難的。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進行了多年深入的研究,已經將這些建議書、標準和技術規範進行了科學分類,為用戶提供了國際貿易程序簡化和標準化使用參考、手冊和使用指南。他希望通過和國家發改委培訓中心的合作,能夠讓外貿行業主管部門、主管外貿的官員、企業家、外貿專業人員都了解這些標準。

  “國際貿易標準化在我國真正推廣應用還需要十分艱苦的努力和協調,尚需多個部門和各方面的人士共同努力和支持。”王忠敏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