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張海英:國外可行的“擁堵費”網友心裏為何“添堵”?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4日 08: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有意思的是,北京“治堵”六大手段中沒有收取“擁堵費”這一條,但一句“研究重點擁堵路段或區域交通擁堵收費,擇機實施”,讓輿論關注重點都放在了“擁堵費”上面。而且,網友幾乎是“一邊倒”反對收取“擁堵費”。其實,反對“擁堵費”不僅是在北京,2006年杭州調研收取“擁堵費”就招來一片反對聲,最後不了了之;再如,廣州市政協委員擬提案徵收 “擁堵費”,引來的也是反對聲浪。

  而據相關報道,1996年底韓國首都就已徵收“交通擁擠費”,汽車通行量減少了9%,其中小轎車減少了53%,通行速度提高了一倍;另外,葡萄牙首都裏斯本、英國倫敦等城市以及新加坡等國家已經通過徵收擁堵費緩解了交通緊張情況。被實踐證明可行的收取“擁堵費”,為何在中國一而再、再而三地遭遇公眾反對,甚至是專家公眾齊聲反對呢?

  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隨著中國進入汽車社會,汽車已經進入平常家庭,當收取“擁堵費”觸及汽車一族的利益時,反對的聲浪必然不低。汽車總量已經進入汽車社會了,但人的意識還沒有進入汽車社會,沒有意識到佔用有限的公共資源就要付出一定成本。很多人也沒有意識到,交通擁堵不僅降低了個人事務的效率,同時也降低了公共事務的效率。

  當然,反對收取“擁堵費”也有部分非汽車族人士,他們反對的理由,與反對政府在其他方面收費或增加收費、增稅或新設立稅種的理由差不多,即稅費負擔過重,而稅費支出卻不太透明,公款浪費隨處可見。更重要的是,憂慮收取“擁堵費”之後,擁堵情況不見好轉,反而出現更多亂花錢的現象。據説,倫敦市民抵制“擁堵費”的原因是,“擁堵費”部分被挪作他用,成為了交通部門的“紅包”。還有,普遍反對的一個理由是,公車數量依然不少。

  從深層次來解讀,我以為,公眾反對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原因是交通擁堵是很多細節造成的。例如,道路設計、道路施工、交通管制等問題,是交通擁堵不可忽視的原因,但在多次“治堵”行動中不見改善。以筆者經常通過的北京朝陽路為例,修修停停持續了好幾年不見完工。再如,很多路段三天兩頭“開膛破肚”,也給交通添了不少堵。

  另一個原因是城市功能定位和城市各區域功能定位存在不少問題。還以北京為例,北京過去是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這種定位本身就把很多社會資源、公共資源匯聚在北京,而近年來北京又宣稱要建設有國際影響力的金融中心城市,而且“中關村”這個中國IT中心也在北京,加上醫療等各種資源北京有很大優勢,似乎擁堵才正常,不擁堵才不正常。而且,北京各區縣定位仔細觀察也相當雜亂,互相有交叉。可以説,城市功能定位才是交通擁堵的“牛鼻子”,但沒有被抓住,網友自然要反對收費“治堵”了。

  此外,北京“治堵”方案中,完善規劃、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等措施能否落實還是問號,因為很多公共資源是不好移動的,也不是一年半載能實現的。當“治堵”抓不住“牛鼻子”、收費“治堵”效果存疑等問題存在時,反對收取“擁堵費”就變成了許多公眾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