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博納影業CFO許亮: 看好中國電影發行産業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4日 07: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近日,剛剛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的博納國際影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博納影業”,BONA)首席財務官(CFO)許亮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其就博納影業倚重電影發行的運作模式是否存在風險等問題,回答了本報記者的提問。

  第一財經日報:據悉,一部電影上映後,票房的40%收入歸內容製作團隊,50%被院線拿走,發行在其中約能拿到10%的收益,利潤在電影産業鏈中是最低的。你對於電影發行産業的前景是如何判斷的?

  許亮:電影的票房收入其實不等同於利潤率。儘管我們可以看到院線能夠拿到票房收入的40%~50%,但他們有人工、廣告、營銷等方面的投入。而電影製作,實際能夠拿到的票房份額在20%~30%,但是他們的利潤率與他們的投資成本有很大關係,虧損風險相對較高。

  對於發行商來説,有佣金、買斷等幾個模式,廣告等成本基本上由製片方支付了,相對於發行自身成本,發行的利潤率基本上能夠達到35%。另外,中國人均看電影數基數很小,市場潛力巨大,所以我們對電影發行産業前景還是看好的。

  日報:目前,華誼兄弟、星美傳媒這些電影製作公司也在進軍電影發行市場,那麼你們在多大程度上會受到影響和衝擊?

  許亮:他們之所以進入這個市場,看中的正是發行這一塊的利潤,但是各家的側重點會不一樣。而且整個中國電影市場是巨大的,我們認為這個市場裏應該有競爭,目前這種競爭格局也是良性的。

  日報:博納影業極為倚重電影發行的模式是否存在風險?公司有何防範措施?

  許亮:因為美國證券法律的要求非常嚴格,我們必須要提示這個風險,但是這個就相當於星巴克在杯壁外側標注——小心燙傷一樣,其實發生的可能性非常小,我們與37家院線都有合作,只要對方是理性合作方,大多數時候還是能夠有一個共贏共生的局面。

  日報:2005年7月,文化部等五部委出臺了《關於文化領域引進外資的若干意見》,禁止外商投資設立和經營電影發行製作公司。在博納影業的股東中,紅杉中國等外資創投通過複雜的股權結構設立開曼群島公司,間接持有股權。這是否符合相關規定?

  許亮:這個內容的文件是在2007年正式出臺的。當時,幾大部委給出了一個半年的緩衝期,我們利用這半年對公司股權結構進行了安排,做出了目前這種以開曼群島公司為結構主體的模式,這在國際上是符合慣例的。我們也與相關部門溝通過,這種股權結構安排,完全符合中國的相關法律法規。

  日報:優酷、噹噹、博納影業等中國企業近日都在美國上市,掀起了新一輪中國企業美國上市潮,但這類公司在A股上市明顯會融到更多資金,而首日上市的博納影業下跌22.59%。博納影業在美上市考慮的是什麼?怎樣看待在美上市前景?

  許亮:博納影業主要是從自身發展考慮。目前我國每年只允許引進海外20部片子,但如果與海外製作商合作拍片,有足夠中國元素,或可以繞開20部引進片數量的限制,從而達到廣泛開墾中國電影市場的目的。博納影業首日下跌,與海外投資者沒有完全理解博納的結構與盈利模式有關,我們更看重的是加強長期帶給投資者的回報,短期的漲跌不會太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