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3日 14: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深圳特區報
一段時間以來,各種打著“抗通脹”旗號的理財産品正成為各大銀行、基金公司推出的新寵。然而,隨著一些産品“零收益”“負收益”的業績不斷傳出,人們不禁懷疑,這些“抗通脹”理財産品是否真正能跑贏通脹?
機構理財專打“抗通脹”
10月我國CPI達到4.4%的高點,按照目前0.36%的活期利率和2.50%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基準利率,存放在銀行裏面的儲蓄縮水是不爭的事實。以1萬元定期儲蓄計算,存款一年反而貶值190元,活期儲蓄則相當於虧損404元。
在節節攀高的物價壓力之下,不少人不得不選擇將儲蓄搬家,尋找收益更高的資金投資收益渠道。
不少銀行和基金公司也抓住這波理財熱的風潮,開發各式各樣的“抗通脹”理財産品。尤其是在美元加速貶值的情況下,黃金的避險功能愈發凸顯,受到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青睞。在此背景之下,各銀行推出了多款與黃金等大宗商品挂鉤的理財産品。
挂鉤産品也需冷靜對待
近期有銀行稱,幾款新推出的“抗通脹”理財産品極受追捧,甚至出現了在當天網銀上“秒殺”的情況。然而,如此受追捧的理財産品是否真能獲得較高的預期收益,受到不少顧客的質疑。
在某外企工作的白小姐此前曾購買一款“鉚牢”黃金的理財産品,但是卻得到了零收益。她向記者訴苦,“真是沒想到,黃金漲得這麼好,和黃金挂鉤的理財産品收益卻這麼差。”部分投資者也有和白小姐類似的經歷,他們發現自己購買的理財産品只是“看上去很美”,一腔高漲的理財熱情遭遇一盆“冷水”。
事實上,在已到期的産品中,荷蘭銀行發行的一款“雙區間觸發”黃金挂鉤結構性投資第一期産品就遭遇了零收益的尷尬。普益財富最新公佈的監測數據顯示,11月20日至26日共有183款銀行理財産品到期,到期實際年收益率達4.4%及以上的理財産品僅6款,且無一來自投資資源性商品的理財産品。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産品中心王增武博士介紹,“挂鉤資産類理財産品多為結構型性産品,這類産品雖然緊跟國際大宗商品指數走勢,但因為在其中嵌入期權,收益計算情況並不如傳統理財産品那麼明朗化,所以讓投資者感到迷惑。”
王增武解釋,目前市場中,許多理財産品都是嵌入蝶式期權,這給産品設置了一個區間,當黃金價格在這個區間內小幅波動時可根據金價的高低獲得對應的收益率,但到金價漲幅過大,突破這一區間,反而只能給投資者本金回報。
“抗通脹”熱下的冷思考
理財産品究竟是“抗通脹”的利器還是陷阱?投資者應該如何在通脹時代“看緊”自己財富的同時又能讓錢生錢呢?專家建議,對於這些預期收益相對較高的理財産品,大家不要衝動,購買前一定要冷靜分析,務必看清説明書條款。
普益財富的銀行理財産品研究員方瑞指出,投資者首先要理解結構性理財産品的收益結構,其次有風險意識和具備承擔風險的能力。銀行方面也應加強産品信息的披露,讓投資者全面及時地了解理財産品的潛在風險和收益。
“其中,産品的贖回限制條款需要加強認識,”方瑞提醒投資者,“例如,若要提前贖回理財産品,不僅需支付較高的贖回費,而且在1-2個月的特定日內才有一次贖回機會,這兩項限制不僅降低了收益率也增加了投資者的不可控的風險。”
招商銀行高級理財客戶經理金蕾認為,短期或者超短期理財産品適合具有一定資金實力、喜好快進快出交易的大額投資者。比如平時依靠炒股理財的投資者可以利用休市期間,購買7天的超短期産品,以盤活閒散資金。但若是資金有限,投資這類産品意義不大。
來自渣打銀行財富管理部總經理梁大偉指出,超短期的理財産品,勝在流動性,卻難獲取高收益。不如用時間換取空間,通過價值投資獲得長期、穩健且相對更高的投資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