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股票 >

三年牛熊輪迴 揭秘基金巨虧50%之謎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3日 10: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華夏、華商的冠軍爭奪戰現在被炒得熱火朝天,好像基金今年真是賺了不少錢,但是有誰關注過我們這些基民心中的苦呢?”電話那邊,李女士的聲音有些低沉,“從2007年年底進入,到現在3年過去了,我手中的一隻基金目前仍然虧損超過50%,一半的本錢都沒了!”

  不比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從2008年初開始算起,截至本週四,單位凈值跌幅超過40%的基金仍有13隻。大摩基礎行業混合排在跌幅榜首位,凈值跌幅高達53.92%;寶盈旗下的兩隻基金泛沿海增長和鴻利收益,凈值跌幅高達52.92%和41.53%;中歐新趨勢跌幅達44.97%……

  截止到日前,上述4隻基金的單位凈值分別為0.576元、0.4927元、0.5893元和0.8498元,均是老字號的基金産品,凈值卻仍徘徊于面值之下。

  3年虧損50%,這意味著當初投資的1萬元,現在賬面上的市值還剩5000元。素有“專家理財”的基金們,其巨虧背後究竟原因何在?

  看看基金的投研團隊,再看看11月中旬大跌中不少基金的表現,或許有助於我們從中看出一些端倪!

  掌門頻更迭業績下滑不含糊

  買1隻基金持有3年,投資虧損卻高達40%以上,投資者會是什麼心情?《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這些基金大多來自中小基金公司,而且基金經理配置極不穩定。

  基金公司人事構架隱憂,仍然是基金凈值最大的潛在威脅,在這一點上,中小基金公司面臨的問題要嚴峻得多,導致旗下基金業績忽冷忽熱,凈值變化極不穩定,安全系數相對較低。

  漲不上去 跌比誰都快

  “漲不上去,跌得比誰都快,別的基金是一段時間不好,它是一直不好,基金經理還升遷,居然還發短信讓我再買他們的基金,別害人了!”在某基金網的貼吧上,一位基民抱怨道。他買的這只基金,3年時間,在股市的牛熊輪迴中,凈值跌幅仍然超過了40%。

  Wind統計顯示,近3年時間(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9日),凈值跌幅超過40%以上的基金有13隻,除指數型基金外,有4隻是偏股型基金,排在3年跌幅榜首位的是大摩基礎行業混合,其凈值跌幅高達53.92%,寶盈旗下的兩隻基金泛沿海增長和鴻利收益,凈值跌幅分別為52.92%、41.53%,中歐新趨勢跌幅達44.97%。截止到12月9日,上述4隻基金的單位凈值分別為0.576元、0.4927元、0.5893元和0.8498元,均在1元以下。

  數據顯示,這4隻基金在2008年那場股市暴跌中,凈值隨之暴跌,如大摩基金行業混合這一年的凈值損失就高達66.42%,並且在隨後2009年的牛市中,也未能很好地抓住上漲機遇。除寶盈泛沿海外,其餘3隻基金今年的業績並未墊底,如大摩基礎行業混合、寶盈鴻利收益今年以來還有正收益,但3年時間,專業的團隊、專業的人才,打造出的卻是此般讓投資者無語的成績,原因何在?

  掌門頻換隱憂

  記者在翻看這4隻基金的歷史資料時發現,在基金業績下滑的同時,基金經理的更換也非常頻繁。資料顯示,大摩基礎行業混合自2004年3月26日成立以來,一共更換了5名基金經理。

  寶盈旗下的泛沿海增長和鴻利收益更換基金經理同樣頻繁,泛沿海增長自2005年3月8日成立以來,更換了5名基金經理,而2002年10月8日成立的鴻利收益,迄今已更換了7名基金經理。平均算基本上是一年更換一次。

  2007年1月29日成立的中歐新趨勢,截止到現在已更換了3名基金經理,作為中歐旗下的首發基金,今年三季度末,其基金份額已從當初基金合同成立時的68.75億份,銳減至20.78億份。

  其實,上述4隻基金僅僅只是一個代表,對於眾多中小基金公司來説,投研團隊的變動都可謂相當頻繁。

  北京某基金研究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這些基金經理頻繁更換的背後,折射出的是小基金公司投研團隊的不穩定。”今年以來,大摩華鑫基金投資總監項志群離職、中海基金的投研中心副總經理、投資總監朱曉明,專戶部投資總監等負責人先後離職,金鷹、東方等小基金公司也紛紛更換了投資總監,浦銀安盛旗下各基金掌門人一個月內均發生變更;從投資業績上看,人員變動頻繁的絕大部分小基金公司,整體業績表現均不佳。

  在人員變動頻繁的同時,投研實力上也出現軟肋。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中歐基金內部包含基金經理、行業研究員在內不到15人,一位研究員覆蓋的行業至少兩個,多的高達4個以上。大摩華鑫基金也是如此,包含基金經理在內的投研團隊僅有10余人,行業研究員中,有大部分還屬於助理研究員;萬家基金投研團隊也在20余人左右。

  人員導致風格頻換

  基金經理的頻繁變動,為何會導致基金業績的不穩定呢?

  一基金人士對記者説道:“基金經理的頻繁更換,肯定會影響其管理的基金業績,因為就算基金經理們對市場判斷、投資理念和方法趨同,但具體到操作上每個人是有差異的,而基金經理是有決策權利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會造成一些基金持倉頻繁變動,組合經常更換,對基金的凈值增長和投資回報並不是很有利。”

  以中歐新趨勢為例,其在今年9月初更換了基金經理,根據其發佈的半年報、三季報顯示,前十大重倉股發生了較大變化。在今年6月底,中歐新趨勢重倉持有的泛週期行業個股,如招商銀行、中國平安和大同煤業等,到了9月底,已不在其前十大重倉股之列,取而代之的是大消費類個股,如五糧液、瀘州老窖、貴州茅臺、青島啤酒、蘇寧電器和一汽轎車等。

  但10月發起的一輪強勁反彈,讓金融、煤炭等泛週期類行業個股成為領漲先鋒,中歐新趨勢在三季度的換股,至少是踏空了這波行情。

  投研團隊實力弱 業績暴漲暴跌

  業內人士認為,基金三年虧損超過40%的原因包括基金經理頻頻更換、遭遇熊股阻擊、在二級市場上的追漲殺跌等,但記者發現,這些問題歸根結底,是基金公司的投研人員變動過大,以及投研團隊的實力不強。

  業績暴漲暴跌

  事實上,中小基金公司旗下基金業績曇花一現的案例比比皆是。業內一資深基金人士認為:“投研實力對業績影響是主要原因。”那麼,基金公司的投研團隊實力怎麼顯現?我們不妨以本輪下跌中中小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的表現來説明這個問題。

  在11月12日前,東吳旗下所有的偏股型基金(6隻)今年的表現都非常搶眼,但自11月12日到12月1日,東吳旗下的行業輪動基金,凈值猛烈下跌了12.94%,跌幅排在所有基金第10位。而在此之前(2010年1月4日至11月11日),該只基金年內凈值漲幅高達33%,在所有基金中排名第三,排在第一名和第二名的是華商盛世成長和華夏策略精選。

  短短14個交易日,東吳行業輪動的凈值收益就已跌去一大部分,而同期華商盛世成長凈值僅微跌0.01%,華夏策略精選凈值下跌2.14%。另外,還有如益民紅利成長在14個交易日中,凈值也跌去了10.60%,而在此之前,其表現得較為抗跌,年內凈值跌幅僅3.16%。

  中小基金的投研困局

  為什麼大盤這波下跌,這些中小基金的凈值跌得更厲害?

  東吳行業輪動三季度報告顯示出,其前十大重倉股自今年二季度以來,基本上沒有變化,主要以石化、有色等行業股票為主,如包鋼稀土、丹化科技等,三季度末,東吳行業輪動股票倉位為77.62%,根據海通證券的倉位測算,截止到12月2日,股票倉位為86.15%,若不考慮期間申購、贖回對基金規模的影響,東吳行業輪動較三季度末增倉近10%。

  而對於益民基金,一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公司高管離職的傳聞導致了公司整體的動蕩和不穩定,也是益民旗下基金今年業績均表現差的主要原因。中小基金公司旗下基金規模都不大,個股對基金業績的影響較為明顯,買對一隻股票,業績往往會一飛沖天,同樣也會因為一隻個股的暴跌而遭受重挫。也就是業績偶爾能冒尖,但不具有可持續性,所以業績總體不穩定。”

  北京某規模中上的基金公司營銷總監告訴記者,投研實力弱體現在業績上就是後勁不足。Wind資訊統計顯示,從這幾年基金凈值變化來看,大摩基礎行業混合2007年凈值漲幅超過130%,但很快在2008年凈值暴跌66.42%,排在當年所有基金跌幅榜前列,今年表現較為抗跌;寶盈旗下的泛沿海和鴻利收益,同樣也是在牛熊市中充當暴漲暴跌的角色,但令投資者傷心的是,該只基金暴跌過後卻毫無起色,寶盈泛沿海在今年的業績繼續墊底。

  上述營銷總監告訴記者:“不難看出,對於小基金公司而言,有的雖然一時押對了寶,但對於市場發展的動態變化把握是不夠的,所以一時的爆發後,對於未來熱點的把握和準備不足,也就容易很快跌下‘神壇’。”

  投研實力的強或弱,反映出來的自然是業績的好或壞,有時這種好的程度甚至令業界都頗感意外。華商盛世成長就是一個靠穩定的投研團隊來實現業績快速增長的例子,近兩年其優異的表現讓市場側目。

  業內聲音

  選股能力是硬道理

  一業內分析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小基金公司最令投資者不放心的是投研團隊的實力太弱,選股能力差,導致基金業績長期表現不佳。而這也是導致中小基金公司雖然成立時間並不短,卻始終在規模上居於行業後面的主要原因。

  熊股:凈值的時間殺手

  秉承“價值投資”往往不是事實,面對頻繁的短期業績比較,基金經理尋求短線牛股的慾望,遠非常駐一隻穩健的股票能及;交易所龍虎榜上的“牛股”是否有長期投資價值,公募基金會不會成為最後的接盤者?

  如果我們好好梳理11月中旬那輪300點的暴跌,可以看到不少基金投資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問題一

  潛伏熊股 基金凈值遭遇最大殺手

  熊股仍然是基金凈值面臨的最大威脅。《每日經濟新聞》統計發現,11月12日以來市場急劇下跌,不少基金凈值縮水嚴重,有的已經吃盡年度收益大半;而近三年以來,凈值折損嚴重的個股更是暴露出持有這些個股的基金的選股瓶頸。

  領跌股多被重倉

  市場下滑過程中領跌個股多被基金重倉,數據顯示,11月12日市場下跌以來,截至12月2日,滬深300下滑10.11%,場內40余只個股跌幅超過20%,其中就不乏被基金重倉持有的個股。

  Wind資訊顯示,*ST高陶、興業證券、涪陵榨菜、冠農股份和錫業股份等46隻個股跌幅超過20%,成為本輪下跌以來不折不扣的領跌股。其中,錫業股份、冠農股份和南寧糖業等40隻個股被基金重倉持有。

  在此期間,稀缺資源概念股錫業股份跌幅高達27.0%,在基金重倉股中領跌。該公司三季報顯示,基金持有近7300萬股,佔該股總股本的16.8%,按照12月2日收盤價計算,基金持有市值高達22.3億元。

  雖然錫業股份成為本輪下跌以來回調幅度最大的個股之一,不過得益於10月份的一波強勢反彈,按照目前的股價來看,三季度重倉該股的基金仍未出現損失。

  記者查閱上市公司三季報發現,本輪下跌幅度達25.28%的冠農股份,基金持股同樣高達2303萬股;跌幅25.21%的南寧糖業,基金持股高達3185.4萬股;跌幅24.8%的中色股份,基金持股高達5393.3萬股。此外,西部礦業、辰州礦業、西藏天路等個股,基金持有均超過數千萬股,在本輪下跌過程中,也令基金凈值受傷不淺。

  熊股:凈值的時間殺手

  將時間坐標延展至最近3年,凈值折損嚴重的基金選股能力堪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這些基金重倉股的低迷表現,成為凈值上升的最大殺手。

  Wind資訊顯示,自2008年以來,大摩基礎行業、寶盈泛沿海凈值跌幅均超過50%,中歐新趨勢、寶盈鴻利收益等跌幅超過40%;今年,中歐新趨勢凈值跌幅達7.9%,寶盈泛沿海跌幅達17.1%。

  “大摩基礎行業也曾一度意氣風發。”北京某基金研究員告訴記者,該基金由最牛基金轉眼成為最熊基金,主要是重倉股暴跌拖累。

  數據顯示,早在2008年第二季度,大摩基礎行業曾以凈值增長率-8.32%,排在股票型基金業績排行榜榜首,同期上證指數下跌21.21%;而下半年之始,短短月余,凈值折損即達到20%以上,同期,滬指僅下跌0.31%,該基金轉眼由抗跌變成領跌品種。

  記者查閱大摩基礎行業2008年二季報發現,彼時該基金股票倉位為75.53%,其中煤炭股佔去一半,佔基金凈值34.14%。數據顯示,僅2008年三季度,該基金重倉的潞安環能、冀中能源、西山煤電和國陽新能跌幅分別高達56.0%、49.6%、49.5%、41.9%和47.9%,僅一個季度,大摩基礎行業凈值損失達37.3%。

  此外,記者翻閱寶盈泛沿海、中歐新趨勢和寶盈鴻利收益等基金季報發現,這些凈值折損嚴重的基金抓熊股“自有一套”,成為持有人資産最大的威脅。

  問題二

  追漲殺跌 公募基金誤入龍虎榜

  “牛股情結”往往成為基金的陷阱。記者發現,三季度不少飆出獨立行情的個股,在隨後的市場中搖身一變成為領跌品種,讓追漲進入的公募基金躲避不及。由於這些個股拖累,不少風格激進的基金,凈值再度蒙受不小的打擊。

  追漲追進領跌品種

  記者了解到,早在今年3季度,不少公募基金爭相搶入的牛股,在本輪下跌中,搖身一變成為領跌品種。

  Wind資訊顯示,洪都航空、紅星發展、中色股份、西藏城投和辰州礦業等個股,雖然在3季度成功走出獨立行情,不過在11月12日以來的市場回調中,股價下跌幅度也大。其中,辰州礦業三季度漲幅達72.6%,不過本輪下滑以來,截至12月2日,跌幅達24.4%;中色股份三季度漲幅達80.1%,本輪下滑以來,跌幅高達24.8%。這些個股中,不少已經將10月份以來的漲幅吃盡大半,令三季度追漲搶入的基金撲了個空。

  數據顯示,3季度基金凈買入中色股份739.6萬股,買入辰州礦業1384.9萬股;此外,洪都航空、紅星發展和華域汽車等個股也均被基金搶籌,額度在數百萬上千萬不等,最多的華域汽車被基金加倉超過5800萬股。與此同時,這些個股因為3季度頻頻登上龍虎榜,基金成為最大的買入方之一。記者查閱哈高科、西藏城投3季報發現,這兩隻個股3季度首次成為基金重倉股,基金持股分別達788.9萬股和1025.4萬股;無獨有偶,這兩隻個股在本輪市場回調中也成為領跌品種,截至12月2日,下滑幅度分別達19.8%和19.9%。

  深陷回調風險

  如果在3季度初買入這些個股,即使經歷了急速回調,重倉的基金仍將賺得盆滿缽滿。不過,不少機構在股價已經升至近期高點之時才買進,成為本輪市場回調最大的犧牲者,其中不乏慣用追漲殺跌技術的激進型基金。

  交易所披露的交易信息顯示,中色股份曾于11月3日,遭到一家機構席位買入3795.4萬元,而當日該股交易價格幾乎處於階段頂點。同期,辰州礦業被兩大機構席位買入7500余萬元。11月15日,該股交易席位出現機構對決,4大機構席位合計買入5000余萬元,同一日,5大機構席位合計賣出1.7億元。

  “一些個股3季度雖然走勢強勁,不過也蘊藏著很大的回調風險,尤其是機構席位頻頻現身的個股,一旦買在高點,很可能在這些牛股的回調中,被套牢在高點。”北京某基金分析師指出。許多基金的凈值受損,確實是因為在高點搶入了這些個股。《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紅星發展等個股也均出現引機構席位在高點追漲的情況。“不排除這些機構中就有公募基金身影。”北京某基金經理告訴記者,“雖然公募基金秉承的是價值投資理念,不過,並不排除有的基金經理更樂於追漲殺跌,這種投資方式的不足將在長期的業績中體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