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備受矚目的201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于12月12日正式閉幕,會議指出,中國明年將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與過去兩年來雙政策原有基調相比,明年財政貨幣“積極穩健”基調中透露出哪些新意?傳遞出哪些信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佈局明年工作的同時,如何為“十二五”創造一個良好的開局?《國際金融記者》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貨幣政策如何“穩健”
看點:雙政策搭配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並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
“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組合拳符合當前經濟形勢,寬財政能提供轉型動力。而穩健貨幣政策則可以部分解決高流動性下資産價格快速膨脹問題。”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當前高流動性尤其值得警惕。我國的流動性壓力來自於三方面,一方面是美、歐等經濟體繼續採取超寬鬆貨幣政策,全球流動性加劇,這些流動性會進入農産品等大宗商品市場,或千方百計進入基本面較好的國家進行投資。一方面,我國繼續執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另一方面,負利率致使儲蓄按捺不住流出銀行,進入樓市、股市等尋求高回報。”
“此外,穩健的貨幣政策並不意味著緊縮。”孫立堅指出,“在第一條任務中,管理層就提出明年宏觀經濟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積極穩健、審慎靈活。當前世界經濟仍有較多不確定性,特別是以美國為首的發達經濟體一旦緊縮貨幣政策,國際熱錢就會退潮,會間接影響中國國內流動性。而靈活的政策取向,則在保證總量平穩的基礎上,還會調節局部環境,使得需要資金的部分産業仍有較寬鬆的貨幣環境。”
財政為何依然“積極”
看點:穩增長、調結構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明年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要發揮財政政策在“穩定增長、改善結構、調節分配、促進和諧”等方面的作用。
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指出,與金融危機期間大幅增加投資規模、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不同,今後積極的財政政策的重點將是“調結構”。主要表現在促進居民消費增長,加大民生投入、加快服務業發展和支持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以實現經濟增長更均衡,産業結構更為合理。
此外,為了配合穩健的貨幣政策發揮好管理通脹預期的作用,中國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員劉煜輝指出,財政政策還要發揮其承擔供給的政策職責,一方面在民生領域保持擴張供給,如推進公屋建設計劃,推進醫改、教育、養老等民生建設等;另一方面則通過減稅等舉措支持民營經濟發展,並增加對中低收入者的補貼,通過這些財政的配合政策,更好地增強貨幣政策收縮貨幣的效果。
對於明年的財政收支安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要保持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下決心壓縮一般性支出,厲行節約。
“這一部署的背後進一步凸顯明年財政收支情況仍然緊張,支出壓力仍很大,有必要通過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保持一定規模的財政赤字,並加快支出結構調整。”中央財經大學財政學院院長馬海濤對記者説。
“十二五”如何開局
看點:解決高通脹
“從內容來看,201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非常務實。”孫立堅説,“此次會議並沒有大筆墨渲染‘十二五’規劃,而是著重解決當前我國面臨的複雜經濟問題,其實解決好當前經濟問題正是為‘十二五’開局做好基礎工作。”
金融危機後,中國採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鬆的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雖然保證了經濟增長,但這些刺激政策也帶來了高通脹、高流動性等後遺症。
孫立堅認為:“‘十二五’規劃提出提高居民收入也就是實現‘民富’,也要求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但是,只要通脹、流動性居高不下,就無法談‘民富’和産業結構轉型。”他進一步分析,流動性居高不下,政府再怎麼投錢,也去不了該去的地方,企業拿了銀行貸款,不願意進入産業,而更願意進入流動性托起的資産市場。而通脹將使居民財富縮水,使得“民富”難以實現。所以,解決高流動性、高通脹是啟動“十二五”規劃的前提條件。
廣東金融學院副院長陸磊向《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不同於往年,並沒有提出具體需要解決什麼經濟問題,但卻對今後經濟發展進行了長期佈局。而且多項經濟任務與結構調整直接挂鉤,可以預見,雖然2011年中國經濟還不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整個發展理念已經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