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CPI與通脹不能直接挂鉤 物價調控將是“持久戰”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2日 15: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PI“破五”各方關注。在昨天的國家統計局新聞發佈會現場,記者看到,與會媒體的所有問題都與CPI有關。

  究竟怎麼看待CPI的上漲?今年3%左右的物價調控目標能否完成?明年是否有可能出現較為明顯的通貨膨脹?

  調控已出 CPI漲勢為何依然

  在11月經濟數據公佈前,中央已經出臺了穩定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16條措施。但CPI為何不降反升?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認為,進入11月,居民肉、蛋、菜消費量加大,取暖等季節性消費增加,上半月食品類價格較快上漲。國家穩定價格措施月中推出,落實到位需要一個過程,反映在CPI上就仍然是上漲數據。

  1至11月份累計,全國CPI同比漲幅已經達到了3.2%,而年初確定的調控目標是3%左右。這是否意味著全年物價調控的目標已被突破?

  “原來預定的目標是3%左右,而且是一個預期性、指導性的目標。3%稍稍過一點應該也還在這個調控目標的範圍之內。”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説。他表示,12月有很多穩定物價的有利條件。最有利的條件是國務院16條措施的效果會不斷顯現。另外,翹尾因素在12月份就沒有了,這對拉低物價總水平也會産生積極的作用。

  一到兩年內通脹壓力持續存在

  12月3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宣佈貨幣政策回歸“穩健”,以及前天央行第六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都顯現出宏觀調控對於回收流動性、抑制通脹的重視。 (下轉第3版)

  (上接第1版)2009年以來,我國信貸總量猛增。發改委經濟研究所財政金融研究室主任張岸元説:“長期的貨幣超發是引發當前物價快速上漲遠超社會預期的主要原因。”

  此輪物價上漲更關鍵的因素在於——各類社會成本特別是基礎性勞動力成本上升,這在勞動密集型的農業領域表現得尤為明顯。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所所長汪同三指出,1998年以來,我國出現三次大的物價上漲,每一次都與農業有關,由農産品漲價傳導到食品漲價再傳導到工業品漲價,幾乎成為規律。

  從此輪物價上漲根源分析,物價上漲的壓力在未來一到兩年內還將存在。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宏觀經濟室主任張曉晶認為。資源、土地、工資等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是大勢所趨。但由於國內工業品整體供大於求、糧食連續豐收,加上貨幣政策正在調整,未來不會出現惡性通貨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