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三個中石化”潛行 雙雄壟斷面臨瓦解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1日 14: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觀察報嚴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石化行業被中石油、中石化所壟斷,無論是央企、地方國企還是實力雄厚的民企,都很難撼動兩大巨頭。如今,通過投資煤化工,這些企業終於可以切入這個領域。

  煤化工以煤為原料,通過將煤氣化、液化等措施以獲取天然氣、油品及各種化工原料。目前,國內預期産業化的煤制油項目多達9個,擬建的煤制天然氣規模也近1000億立方米,還有千萬噸的煤制烯烴和煤制二甲醚等。

  上述項目的總投資額將在1.5萬億元以上。若投資得到落實,將相當於再造3個中石化。2009年,中石化的固定資産為4600多億元。由於煤化工的産品主要是成品油和化工産品,因此煤化工商業化的最大受害者將是中石化。

  顯然,巨頭不會“束手待斃”。一方面,它們通過科研院所等途徑向上級“建言”應防止煤化工過熱;另一方面,中石化已經開始在新疆、河南等地建設煤化工項目。

  目前在新疆、內蒙古等地備案的煤化工項目多達四五十個,但真正拿到發改委批條的項目寥寥。接近國家發改委的人士透露,為防止煤化工過熱,不可能核準所有項目。

  萬億投資

  上個月底,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在 “2010中國國際煤炭發展高層論壇”上強調,發展煤制天然氣不能遍地開花。

  在新疆,只要有煤炭的地方,大都能看到煤制氣項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改委人士透露,目前,已經在新疆在建和備案的煤制氣項目達三十多個,規模達到880億立方米。

  進入新疆建煤制氣項目的公司中,除了像神華、中煤這樣的煤炭生産企業外,發電企業如中電投、華能、國電也紛紛進入,甚至中石化也開始在新疆佈局煤制氣。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專家稱,目前中國擬建的煤制氣規模已近1000億立方米。

  一般而言,一個40億立方米/年的煤制氣項目,大概需要200億元左右的投資。按此測算,1000億立方米的規模大概需要5000億元投資額。

  相對於煤制氣項目的 “遍地開花”,煤制油項目的投資更為謹慎。根據本報統計,目前國內預期産業化的煤制油項目有9個,規模達年産3820萬噸油品。

  涉入煤制油項目的企業主要是神華、內蒙古伊泰集團、山西潞安集團、兗礦、民企新疆廣匯集團,以及外資企業蒙古能源有限公司(0276.HK)。

  此外,貴州省政府正規劃,在黔西南州興仁縣巴鈴煤化工産業園區及畢節地區織金縣綺陌鄉建設一個500萬噸/年的煤制油項目,預計總投資將達到750億元。

  上述煤制油的總規模將達到3820萬噸/年的産能。煤制油項目一般生産一萬噸需要投資一億元。據此測算,國內目前的煤制油項目投資額將達到3800億元左右。

  在煤制烯烴方面,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統計顯示,目前國內共有在建、擬建以及處於規劃階段的煤制烯烴項目29個,烯烴産能合計超過2000萬噸/年,總投資將超過6300億元。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的專家稱,這還不包括煤化工領域內的其他細分行業,比如煤制乙二醇、煤制二甲醚等領域內的投資額。目前國內煤制二甲醚的設計産能規模也已經達到1000萬噸/年。

  這意味著,在未來數年,煤化工領域的投資額將超過1.5萬億元。如果這些投資最終得到落實,以固定資産計算,相當於再造了三個中石化。據中石化年報顯示,2009年,中石化的固定資産約4652億元。

  巨頭的擔憂

  煤化工的産品主要是成品油和化工原料,因此煤化工的大規模商業化受到衝擊最大的無疑是中石化。

  中石化擔憂的是,在下游成品油零售領域內的絕對領先地位將會受到新的衝擊。以前,中石化在零售領域內的最大對手是中石油,此外就是民營加油站。在化工領域,中石化的競爭對手已經夠多。

  2009年,中石化生産成品油産量為1.1億噸左右。以目前規劃中的煤制油3820萬噸/年的産能計算,相當於中石化成品油銷量的1/3。

  目前已經有兩家煤制油生産企業獲得了成品油批發經營資格:神華集糰子公司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和伊泰集團旗下的成品油銷售公司。“競爭越來越激烈。除了傳統的石油企業外,又來了煤炭企業的競爭。”中石化內部的專家説。

  該專家還稱,中石油、中石化並沒有“坐視不理”。兩巨頭一般會通過科研機構以及業內專家向主管部門 “建言”,建議應防止煤化工投資過熱。

  四年前,國家發改委曾經對煤制油下過禁令。2006年7月,國家發改委接連頒布了兩道禁令,規定不批准年産規模在300萬噸以下的煤制油項目以及在國家煤炭液化發展規劃編制完成前,暫停煤炭液化項目核準。

  這兩道禁令使得諸多中小規模的項目陷入停滯,卻保留了神華、兗礦和潞安集團的煤制油項目,並列為煤制油樣板工程。

  在這兩年後,連兗礦的煤制油項目也被叫停。2008年9月,發改委發佈通知明確規定,除了神華的煤制油項目可繼續從事可行性研究外,“一律停止實施其他煤制油項目”。

  這道禁令直接導致兗礦的位於陜西榆林的煤化工項目停滯。兗礦內部人士稱,當時被叫停後公司面臨很大的壓力,完全打亂了原本的規劃。

  “和現在相比,當時的煤制油項目並不多,但被叫停,背後肯定是有人向主管部門進言。而當時的技術並不是很成熟,這成為一個很好的藉口。”國內一家大型煤炭企業人士稱。

  與此同時,兩巨頭尤其是中石化,加緊在煤化工領域內進行佈局。早在三年前,中石化就在新疆登記了面積為350平方公里的煤炭區塊。

  中石化新能源辦公室負責人當時告訴本報,該區塊的預計儲量是150億噸,中石化計劃投資500億元來在該區塊上開展煤化工業務。目前,中石化在新疆伊犁擁有一個煤制天然氣項目。

  項目潛行

  接近國家發改委人士透露,國家發改委現在對煤化工項目依然有顧慮,目前在排隊等候批復的項目太多。“項目要想得到批復,就必須到當地調研。因此即使一個一個來,也要幾年時間。”該人士説。

  這導致國內不少煤化工項目只能進行一些前期準備工作。目前,國內在建的和進行前期工作的煤制氣項目有10多家,規模多在16億-40億立方米/每年,但到現在拿到批文的只有4家。

  大唐煤化工專家稱,國家發改委備案等待批復的煤制氣項目排起了長隊,即使是像神華、中海油這樣的企業的項目也都沒有拿到批文。

  儘管短期內拿不到批條,不少企業都採取 “先斬後奏”的方式開展項目。由於這些項目都是地方政府重點支持項目,在地方政府的暗許下,可以率先進行前期工作。

  “等到項目都建得差不多了,投資額也不少了,如果到時候發改委不批,幾十億上百億的投資都打了水漂,損失的只是國家的錢。”上述專家説。

  本報獲得的資料顯示,目前在新疆正進行前期工作的煤制氣項目已經有十幾個,總規模達到550億立方米。包括神華、中煤、華電、國電在內的央企都已經在開展項目的前期工作。接近發改委的人士説,“不少企業實際上已經獲得了發改委的暗許,它們可以先建後批。”

  資源和商業化

  這些企業之所以紛紛進入煤化工領域,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獲得煤化工項目的同時,企業還將獲得一個塊價值不菲的煤炭區塊。

  地方政府奉行“逢煤必化”,致使在煤化工領域,“逢煤必化”已成為一種共識。所謂“逢煤必化”,指的是只要有煤炭的地方,都必須上煤化工項目。

  幾年前,企業只要承諾上煤化工項目就能夠很輕易地拿到一塊煤炭區塊。

  中國化工信息中心戰略規劃諮詢師侯樂山稱,現在跟以前不一樣了,各煤炭産區地方政府都要求企業在獲得煤炭區塊的時候,必須立項煤化工項目,白紙黑字,否則不批。

  “這樣一方面能夠實現煤炭的清潔利用,減輕碳排放的任務;另一方面又能吸引更多的投資,增加GDP。”侯樂山説。

  新疆自治區發改委人士稱,來新疆投資煤化工項目的企業,初衷其實是衝著煤炭來的,“先佔著再説,將來要是不給建煤化工,還可以賣煤”。

  一個煤化工項目從動工,到完工,最快也要兩三年時間,前提還必須是得到了國家發改委批准。侯樂山稱,在此期間,這些企業是可以通過出售部分煤炭來盈利的,並且收益不菲。

  驅使企業紛紛進入煤化工領域的另外一個因素便是煤化工已經具備了大規模産業化運行條件。

  本報獲得的一份煤制油主要經濟指標資料顯示,以一個360萬噸/年的煤間接制油項目為例,總投資額為414億元,建成後年均銷售收入能夠達到187億元,稅後利潤實現38億元左右,投資利潤率達到12.34%。

  一個共識是,煤制油項目如今已經具備了商業化條件。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鄂爾多斯分公司總工程師舒歌華稱,目前神華已經投産的鄂爾多斯煤直接液化項目的完全成本在每噸3000元左右,按照熱值換算,相當於國際油價47.5美元/桶時的成本。如今,國際油價在90美元/桶左右。

  煤制氣如今也已經具備了相當可觀的盈利前景。據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的數據顯示,目前內蒙古和新疆的煤制氣成本在每立方米1元-1.5元左右,加上灌輸費用也不過每立方米2元-2.5元左右,而西氣東輸二線城市門站平均價格為每立方米3.2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