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英國《金融時報》:中國樓市難以駕馭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0日 10: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如果説中國經濟在未來幾年會遇到嚴重問題,那麼其根源可能會是房地産市場。

  考慮到潛在的住房需求,泡沫的説法有點像是天方夜譚。中國每年有大約1000萬到1500萬農村人口進入城市,這種趨勢至少在未來10年可能都會持續下去。

  除此之外,現有的城市人口也有巨大的潛在需求。儘管大約70%的城市居民都有自己的住房,但他們當中的很大一部分仍住在上世紀90年代末獲准廉價購買的原國有房産裏。許多居民都渴望改善居住環境,搬到全國各地拔地而起的新樓房中。

  但中國樓市卻時常有失控的風險。由於中國限制將資金帶出國外,普通中國人除了動蕩的股市以外,沒有多少可投資其儲蓄的渠道,銀行存款的實際利率也是負值。而購房被認為是安全投資,從而産生了持久的吸引力。

  在許多經濟學家看來,防止對房地産的這種青睞演變為泡沫,是保障經濟穩定的主要挑戰之一。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表示:“如果中國能預防資産泡沫的形成,未來就有很大的機會維持經濟增長。”

  讓政府面臨的情況變得更為複雜的是,房價已經變成了一個敏感的政治議題。雖然房屋擁有者不希望看到自己的主要資産價格大幅下跌,但將買房視為人生規劃重要組成部分的一代年輕中國專業人士,卻感到價格超出了他們的承受能力。

  根據一些計算,北京和上海的房價是平均年薪的15倍,而對於一個類似于中國收入水平的國家來説,通常的情況應該是7.5倍。

  最近幾年,有關政府部門不斷嘗試利用短期行政政策來抑制高漲的房價。2007年和今年,中國出臺了相關措施,以降低投機性購房的吸引力。今年的措施包括提高第二套及以上住房的房貸首付款,以及提高第二套房的按揭利率。

  然而,使用此類行政工具控制價格增長具有局限性。此類政策勢必是由各個城市具體實施的,因此一旦最初的管控勢頭慢慢淡去,通常與房地産行業關係密切的地方政府就會放鬆控制。

  最近一段時間,有跡象顯示,這種現象可能正在中國的一些地方發生。在上海附近的繁榮城市杭州,一系列的豪華住宅樓幾天之內就宣告售罄———這個跡象説明,在某些地方或許更容易獲得按揭貸款。

  因此,政策制定者正在研究兩項長期策略,以期讓市場變得更穩定。

  第一項是大幅增加公共住房建設。中國房地産市場一個頗具反諷意味的現象是,雖然移居到城市的人們有著巨大的底層需求,但住房建設大多面向利潤率往往更高的高端需求。

  中國政府今年承諾,地方政府將為低收入家庭修建580萬套住房,其中多數將用於出租。政府希望通過推動公共住房建設同時達到兩個目標:一是中和住房成本上漲引發的部分政治矛盾,二是推動將會受到限制投機性購房措施衝擊的房地産建設。

  正在討論中的另一個議題是引入房産稅。房地産投機吸引力如此之大的原因之一,是業主不需每年繳稅,因此購買房屋並空置等待房價上漲的成本相對較低。

  引入房産稅還有其他吸引人的地方,比如可以幫助地方政府創造更穩固的財政基礎。這可以減少地方政府對通過不斷賣地來平衡預算的依賴,而有時,出售的土地是從農民手中徵得的。

  不過,引入房産稅在政治上十分棘手———部分原因在於,政府害怕,如果房産稅造成房價急劇下跌,可能會引發業主的強烈反彈。因此,分析人士預計,房産稅會逐步推行,先從一兩個較大的城市開始,並且將最初的徵稅目標放在第二套住房上。

  中國政府希望,這些措施將有助於抑制房地産市場中的衝動,而又不至於造成後果嚴重的崩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