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中國糧食産量實現七連增 連續4年超1萬億斤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9日 09: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本報北京12月8日電 (記者張意軒) 臨近歲末,中國農業傳來好消息——糧食連續7年實現增産,連續4年産量超過1萬億斤。農業部總經濟師陳萌山在今天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用兩個“七連增”和兩個“創新高”來概括今年的糧食生産,即總産、面積均“七連增”,總産、單産均“創新高”。

  “糧袋子”“菜籃子”有保障

  今年我國糧食總産達到10928億斤,比上年增加312億斤,增長2.9%,再創歷史新高,實現半個世紀以來首次連續7年增産,糧食産量連續4年穩定在1萬億斤以上;糧食播種面積達到16.48億畝,比上年擴大1329萬畝。畝産達到331.5公斤,比上年提高6.9公斤,再創歷史新高。

  油料面積在連續2年增加的基礎上繼續穩步擴大,總産與上年基本持平。棉花生産遏制了繼續下滑的勢頭。糖料面積略有增加,總産基本持平。“菜籃子”産品穩定發展,供應充足。

  今年,中央財政在年初預算安排“三農”支出8183億元的基礎上,追加支農資金投入超過100億元,對64個産糧大縣實施重點獎勵。

  科技支撐是亮點

  今年,農業部大規模開展了糧棉油糖高産創建和園藝作物標準園創建,促進良種良法配套,示範帶動大面積均衡增産,加快推廣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組織了50萬名農業科技與推廣人員深入一線,進村入戶面對面開展技術指導和科技服務。

  今年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52%,比2005年提高16個百分點;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52%。農業部部長韓長賦指出,這兩個52%,標誌著我國農業生産方式開始進入機械作業為主的歷史新階段,標誌著科技已經成為我國農業發展的決定性力量。

  科技同樣在近年來農業抗災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百年一遇的旱災,歷史罕見的低溫雨雪冰凍,超強颱風,特大洪澇、地震……面對嚴峻的災害形勢,及時科學防災減災成為工作的關鍵點。“從經驗上講,可以歸納成一句話,就是主動避災、有效防災、積極救災,做到防在災害前面、救在第一時間、抗在關鍵時點,最大限度減輕了災害損失。”韓長賦如是概括。

  “七連增”好勢頭能否保持

  “七連增”之後能否繼續保持農業增産?陳萌山明確表示,“吃飯”是中國的頭等大事,“中國的糧食安全仍然要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上”。

  他介紹説,農業部初步考慮,未來有五方面工作:一是繼續加大強農惠農政策力度。二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三是以做大做強種業為重點,進一步強化科技支撐。四是繼續加大對糧食主産區的投入力度。五是要進一步完善市場調控,確保“十二五”期間糧食供應。

  韓長賦表示:“我們已經實現了主要農産品供給由長期短缺到總量平衡、豐年有餘的歷史性轉變;‘十二五’保障農産品有效供給,我們有能力,也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