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9日 08: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近來在CPI高企的背景下,“買菜貴”讓城市居民生活成本陡增。然而另一方面,在四川、湖北、廣西、雲南等許多地方,卻出現了農民“賣菜難”的狀況,菜價屢創新低卻無人收購,萵筍、蘿蔔、白菜等蔬菜甚至面臨“爛在地裏”的局面。強烈的反差背後,問題究竟出在哪?
農民著急:菜快爛在地裏了
一個月前,農民鄧才秀對萵筍市場還很樂觀。鄧才秀家住四川彭州市三界鎮豐碑村,今年家裏種了5畝多萵筍。“當時,村裏種得早的萵筍剛剛開始上市,一斤能賣六七角!來村裏收購的菜販很多,新疆、西藏、甘肅的都有。”鄧才秀説。
“但是現在,正是萵筍大面積成熟的時候,價格降到了1角錢一斤,卻很少有人來收購了,偶爾有菜販來也大多是成都、眉山、都江堰這些附近地方的。”鄧才秀站在田埂上告訴記者。
濛陽鎮雙林村也是彭州市種植萵筍較多的村,村裏種了2000多畝萵筍,其中約有500畝已經成熟,需要立即賣往市場。村支書曹良建滿臉焦急地對記者説:“最近,來收購蔬菜的經營戶少之又少,再過十天半個月,這些萵筍恐怕要爛在地裏了!”
菜“爛在地裏”賣不出去的地方還有很多。湖北武漢市洪山區建設鄉是優質白蘿蔔生産基地,從11月初以來,儘管價格降到了每公斤0.3元,地裏仍有2000萬公斤白蘿蔔滯銷。在雲南昆明市呈貢縣梅子村,大棚中已經成熟的生菜、油麥菜等因無人收購,有些甚至爛在地裏。在廣西柳州市柳邕農副産品批發市場,8噸大白菜最開始賣0.6元每公斤,賣了5天才勉強賣掉一半,後來賣每公斤0.2元都無人問津。
菜販叫苦:沒人願意運菜
什麼原因導致蔬菜大量滯銷?曹良建説:“最近柴油緊缺,車子要麼加不上柴油,要麼需要長時間排隊,造成蔬菜運輸困難。特別是萵筍這種綠葉菜,對運輸時限要求很高,路上一旦耽擱時間損耗很大,這樣很多商販都不願意來收菜了。”
近日,交通運輸部、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聯合下發緊急通知,從12月1日起,全國所有收費公路全部納入鮮活農産品運輸“綠色通道”範圍,免收車輛通行費。此舉有助於降低蔬菜運輸成本,但不少運菜的車主反映,面對柴油緊缺的狀況,如果沒有充足的油料作為保障,“綠色通道”的作用非常有限。
貨車車主王輝説,目前四川省內的加油站普遍對柴油限購300元或500元,一些加油站甚至無柴油可供。王輝説:“成都的川陜停車場等大型停車場內,有不少人兜售高價柴油,從這些人手中想買多少就能買到多少,我們為了運菜,不得不從他們手中買高價油。”
三大深層問題
“當前,萵筍大量滯銷,柴油緊缺只是一個直接原因,還有更多的深層次問題。”彭州市蔬菜産業辦公室主任張川從幾個方面對此進行了分析:一是各地加強了農産品支持力度,擴大了蔬菜種植面積。二是東南沿海地區今年夏秋季節受颱風災害影響,農産品受災嚴重,經過恢復生産,目前農産品集中上市。三是入冬以來全國氣溫普遍偏暖,各地蔬菜長勢較好,擠壓了彭州蔬菜外銷的市場空間。四是各地發展蔬菜産業“各搞各的”,缺乏國家層面上的科學規劃,造成全國性的蔬菜種植無序發展,結構不合理。
對此專家建議,有關部門應作好規劃,根據各地不同的氣候、地理特點,形成一批佈局合理、滿足需求、品種豐富、調控有力、檔期均衡的農産品生産基地。
成都農産品中心批發市場董事長馬賢平説:“一方面是農民賣菜難,另一方面是市民買菜貴。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完善農産品流通體系,減少中間環節,這樣既可降低菜價,又可提高農民收入。”
“但是,在農村全面開展農超對接、産銷對接仍面臨困難。”成都市商務局農村市場處處長李進説,目前大多數農民各家分散種植,組織化程度低,難以形成規模,一家超市不可能面向千家萬戶去收購農産品。另外,流通企業對農産品規格、質量有一定要求,農民分散種植很難控制標準。並且,企業貨款一般通過銀行賬戶結算支付,這往往難以被習慣現金交易的農民或合作社接受。
農業保險缺位也是農民難以規避市場風險的重要原因。地處偏遠的四川省美姑縣近日有一批紫甘藍滯銷,一直在為這批菜找銷路的美姑縣政協副主席趙光清説:“農民由於市場信息掌握不充分,發展種植業往往會有風險,然而,目前我國農業保險只在部分地區試點,我們這裡還沒有開辦農業保險。如果有農業保險,就可以最大限度讓農民避免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