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股票 >

上海基民:穩健投資 敢於創新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8日 08:5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早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中國資本市場二十週年投資生態調查

  2010年12月,中國資本市場迎來20週年。如今公募基金無疑成為中國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參與者之一。與中國基金業一同誕生,並伴隨成長了12年的國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近日對外宣佈于12月配合中國資本市場二十週年紀念,啟動名為“國泰基金信賴之旅”的主題活動,並在行業內率先發起中國基民投資生態調查,希望以小見大,描繪出中國基民跟隨資本市場的成長歷程。

  第一站,選在上海。

  上海作為中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和第一家基金公司的誕生地,同時也有著中國第一批投資者和基民。

  上海基金投資穩健型傾向很高

  作為全國金融中心,上海的理財投資氛圍一向引領全國之先。1998年初,國泰基金以及南方基金同時落地于上海和深圳,上述兩家公司的成立也一同揭開了中國基金業的歷史畫卷。發展至今,目前註冊地在上海的基金公司已達31家,約佔目前全行業基金公司總數的一半。

  在這樣濃厚的投資氛圍熏陶下,上海投資者數量龐大,其理財意識也更趨穩健和成熟。

  去年某門戶網站曾對北、上、廣三地基民進行投基意願調查,當問及未來更願意投資於以下哪類基金(偏股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貨幣市場基金,QDII基金)時,上海以45.4%的高比例佔據三地“更願意投資債券型基金”之首。同時,上海的受訪人竟無一表示“更願意投資偏股型基金”,而北京選擇此項的人佔20.4%。在本次調查走訪中同樣發現,上海基民的投資心理普遍偏穩健。

  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上海生存壓力大,生活節奏快有目共睹,此前有報道顯示,中國十大生存壓力城市中,上海高居首位。因此,在強大的生活壓力之下,穩定的收入保障對於上海人來説的確十分重要。

  正是基於對收入穩健的需求,調查中發現,上海投資者中超過80%的被調查者認為基金投資是資産配置的工具。

  但是,上海投資者也更願意接受新鮮事物。身為“蘋果迷”的小李在今年購買了人生中的第一隻基金——國泰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來上海工作後,發現辦公室裏談論最多的就是基金、定投等,天天説自己養的‘基’肥了還是瘦了”他説,“同事們幾乎人手幾隻基金,我在這種環境熏陶下也決定買可以投資蘋果股票的國泰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一圓我的蘋果股東夢。”

  “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從忐忑到從容

  “從‘股民’到基民,現在回想起來,還是當‘基民’心裏更踏實啊!”家住上海楊浦區的老張感慨道。

  老張是個老股民,他回憶道:“當時熱衷短線操作,後來發現交易記錄一大堆,收益卻不太好看。不過畢竟是初出茅廬,心底還是有些不服氣,於是繼續在股市上追漲殺跌。然而幾年下來,始終還是虧多賺少。”

  老張在心痛之餘開始琢磨炒股是否真的適合自己。恰逢2004年基金理財開始升溫,基金的發行盛況令老張頭一次注意到了基金投資。了解到基金是請專業人士理財,基金公司有更強大的投研團隊和風控流程後,老張抱著嘗試的心理跑去銀行認購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隻基金。

  後來的幾年,股市進入“寒冬”,拖累基金凈值也一度縮水,老張雖然著急,但也無計可施。徬徨間來到2006年,由於股市漲勢兇猛,老張和其他一直持有基金的投資者一樣,收益很高。但當老張與一些股民朋友交流時才驚訝地發現,朋友們不僅多數沒有達到他的收益水平,甚至有幾個人 “只賺指數不賺錢”。經過這一場“較量”,老張心中對基金的信賴感增強了不少。

  2007年下半年股市開始了漫漫熊途。老張身邊炒股的朋友都拼命追漲殺跌,可是效果並不好。老張分析道:“這樣除了增加自己的交易成本和不斷踏空大好的上漲機會外,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收穫。我想一個人不可能樣樣都精通,既然生病要找醫生,出門要找導遊,投資也要找專業人才,通過購買基金讓專業人才理財,總好過自己在股市中摸爬滾打‘交學費’”。

  近年來,震蕩成為股市主基調。老張卻並不急躁,他説:“當了這麼多年基民,總體來看,基金雖然漲起來慢,但跌得也慢,能夠讓我們基民從容進出。而且通過基金公司多年來的投資者教育,我學會了風險管理和資産配置等知識,會靈活根據市場變化增減資産籃子裏各類基金的配置比例。作為成功轉型的老股民,我想説做個基民真好!”

  新一代基民大步邁入

  在調查中發現,中國基金業可能會迎來新一代投資者,那就是80後、甚至90後的新基民,其投資意識強烈,知識層次高,有著更清晰的理財規劃意識。在上海一家中小民企當會計的小鄒就是其中的一員。

  家住松江的小鄒與基金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是在大二,小鄒説:“由於學的是金融專業,所以對於用好資金是我的興趣。2005年,我在銀行櫃臺小姐的推薦下用實習得來的一小筆資金購買了1500份國泰金鷹增長基金,正式成為一名‘基民’”。

  2006、2007年,小鄒購買的國泰金鷹增長基金,扣除途中分紅,凈值突破了3.5元,讓她嘗到了初次投資就獲利的成功喜悅。

  小鄒畢業後踏上社會,薪水相對不高,生活也不太寬裕。小鄒説:“單身時還湊合,可一想到以後要在上海物價這麼高的地方買房、撫養小孩就壓力很大。”當她從國泰基金投資者教育活動中了解到基金定投時,不禁眼前一亮,她説:“基金定投對於年輕小白領優點很多:每月定期扣款,門檻低,最低每月定投只要100元。”

  因此小鄒馬上開展了定投計劃,對於為何還是選擇國泰基金,她解釋道:“人和人交往需要緣分,基民和基金公司之間又何嘗不是。國泰基金幫我贏得第一筆投資,更重要的是,它陪伴我一路走來,我們彼此之間已經建立起了一種默契和信賴。”

  談及未來,小鄒興致勃勃地説:“我肯定會將定投事業進行到底的,我的同事和朋友中基民也不少,也都成了某些基金公司的忠實擁護者。基民年輕化應該會是大趨勢。作為年輕一輩,我們普遍看好未來中國經濟,也相信基金公司和整個中國資本市場會以更加成熟的面孔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