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遭遇“最嚴調控” 房價漲幅回落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7日 09: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房地産,作為上關國計、下關民生的關鍵産業,在今年成為政策調控的重點領域。對比今年調控之初至11月的商品住宅整體成交數據,可以看出,房價雖仍在上漲,但漲幅已開始回落。

  “結構性”調整

  今年,北京房價一直處於有漲有跌的浮動過程中,不過這些都被專業人士冠以“結構性”的前綴。

  今年的調控從4月底開始。

  據亞豪機構提供的數據,在北京今年3月開盤的38個項目整體實際成交均價達到了24287元/平方米。今年4月,成交均價為22493元/平方米,在調控後一個月,5月成交均價下滑至18561元/平方米。這主要是,開發商在調控後的供應結構出現變化。亞豪機構相關負責人表示,這種結構性的下滑,因為城區價格較高的房源成交量佔比有所下降,而郊區縣價格較低的房源成交量佔比相應抬升,從而拉低了整體均價。

  這種供應格局一直延續,進入傳統旺季9月,從價格水平來看,當月開盤的34個項目,整體開盤均價為21086元/平米,與前幾個月相比,又出現了明顯的下降,比新政後的數月,開盤價格均維持在23000元/平米以上有所回調。但這依舊是由於調控下,很多符合剛性需求的郊區低價盤相對加速入市,而高端盤銷售緩慢造成的結構性下調。

  剛剛結束的11月,北京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21735元/平米,環比上漲了8.2%。透過數據不難看出,10個超過3萬元以上的樓盤入市再度拉升了成交均價。對比調控一頭一尾的成交均價數據,整體房價的變化,在結構性的釋義下,變化並不明顯。

  “國N條”下的房價

  伴隨調控政策的房價漲跌多年來一直在延續,有路徑可循。中國房地産學會副會長陳國強表示,從2003年開始,房地産業遇到了多輪政策調控,房價總體趨勢在2007年和2009年都出現高點,而2008年受到金融危機大勢的影響之後,房地産遇到了政策轉向,價格在2009年上漲。

  據記者了解,房地産調控從2003年業內耳熟能詳的121號文件就已經拉開序幕。當年6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房地産信貸業務管理的通知》,意圖是通過調控把住信貸、土地兩個閘門,以降低房價。

  到了2005年,房價上漲成為了“兩會”熱門話題之一。一個月之後,“國八條”祭出。到2006年初,房價繼續一路上漲。“國八條”出臺的一週年,2006年5月17日,促進房地産業健康發展的六項措施出臺———這部“國六條”延續“國八條”的調控思想,但偏重於“結構調整”。此後,國土、金融、稅收、建設等九部委的“國15條細則”等多個文件陸續出臺。

  在房地産調控措施及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房價漲幅在2008年出現了明顯的下降。

  2008年年初,貨幣政策從“適度從緊”改為“從緊”。受內外環境的影響,房地産投資迅速減少,房地産市場進入觀望狀態,成交量日減,房價也有所下降。

  2008年下半年,隨著金融危機的影響擴大,貸款利率和準備金率“雙率”齊降,貨幣政策再度從“從緊”向“適度寬鬆”轉變。2009年,中國樓市迅速地走出低迷,房價持續攀高。

  2009年年底,為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國四條”出臺,各部委陸續出臺調控細節,力求穩定房價。

  2010年4月27日,國務院發佈了《國務院關於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簡稱“國十條”),被稱為“史上最嚴厲的調控政策”。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 張曉蕊

  專家觀點

  中國房地産學會副會長陳國強

  不能單以“房價”論調控

  很多購房人都表示,調控政策密集出臺,自己感覺到房價並沒有降多少。其實,房價並不能當成調控的唯一評判指標,比如調控後的成交量一直在下降,土地市場趨於理性,供應模式、結構等都是評價調控的指標。調控後,開發商也很清楚自己身處的環境,不同企業都有不同的應對策略。

  單從房價來看,我們一般説的都是成交均價,但是房地産的地域性很強,又受到整體經濟環境和內外部因素的影響。不同區域的表現都是不同的。今年,通州地區之前透支的漲幅回落,而一些新開盤區域如房山、大興等等低價開盤入市也是調控效果。

  年底,一些城市的限購政策將到期,這是今年調控政策組合拳的其中一個,但是應該説是一個臨時政策,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這樣的政策對上海、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影響有,但有限。在這些全國性城市,有很多購買力十足的人,有全款支付的能力。此外,這種政策還擠出了很多本沒有剛性需求,但是面對政策有些恐慌的購房人,害怕在更多的政策疊加下,以後買不了房,加緊入市。我個人認為,限購這樣的政策在北京還會延續。

  房地産行業的情況相較于其他行業更為複雜,在目前通脹預期的局面下,調控難度顯得更大。房産被很多老百姓認為是可以抵禦通貨膨脹的産品,這一點在現實中無法否認。這也是調控下,有些城市依舊量價齊升的原因之一。很多人在通脹預期下,把資金投向房産,這使得房産保值的投資屬性明顯。

  購房者説等不了了

  朱小姐從畢業起就開始在北京工作、生活,至今已有7年。今年7月,朱小姐在南三環買了一套房子。

  新京報:為什麼在今年這個調控年買房子,怎麼下決心出手買房的?

  朱小姐:因為是剛性需求啊。來北京這麼多年一直租房子,2008年年底受到金融危機影響,房價有下降的趨勢,2009年年初我們就開始看房子,但是總是期待再等等、再降降,一直就沒下決心,之後又一路漲起來了。當初看的有些房子賣1.8萬元,現在都3萬多了。但是因為我們要結婚,所以今年8月咬牙買了一套。

  新京報:有了房子後,你的生活有什麼變化了嗎?

  朱小姐:工作7年,現在相當於一貧如洗了,沒有存款,為了交首付還借了點錢。我們的月供8000塊錢,雖然是兩個人,但是負擔也挺重的,不可能説一方不工作。不過有個房子,感覺安定點。

  新京報:調控年買房子,不怕房價下跌嗎?

  朱小姐:買房的時候2.4萬一平米,覺得雖然是城南,但是三環地帶再降也有底線,我們當時合計了,因為是自住,降到2萬左右一平米也能接受,但是再低情感上就很難忍受了。

  今年調控年,這個小區後期開盤價格低於年初的一期開盤,也有業主鬧事。每平米降了2000多,雖然産品不大一樣,但是還是降了點。不過我們自住,就不考慮這麼多了,至少通貨膨脹預期下保值了,不然以後更買不起了。

  ■ 應對舉措

  11月3日:住建部等通知,禁用公積金貸款投機性購房。 

  9月29日:多部委出臺鞏固房地産市場調控成果措施。 

  4月17日:“新國十條”出臺。國務院發出《關於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通知要求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實行更為嚴格的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 

  4月15日:國務院提出,貸款買二套房首付不得低於50%。 

  4月11日:銀監會提出,銀行不得對投機投資購房貸款。